原型模式属于对象的创建模式。通过给出一个原型对象来指明所有创建对象的类型,然后用复制这个原型对象的办法创建出更多同类型的对象。
原型模式有简单形式和登机形式两种表现 形式。
简单形式的原始模型模式
简单形式UML类图如下:
原型模式的角色有
客户端角色(ClientPro):
抽象原型角色(ProtoType):
具体原型角色(ConcreteProtoType):被复制的对象
代码如下:
public interface ProtoType {
/**
* 根据自身克隆出新的对象
* @author 付玉伟
* @time 2015-3-25 下午08:40:01
* @return
*/
public Object clone();
}
public class ConcreteProtoType1 implements ProtoType {
public ProtoType clone(){
// 克隆自己
ProtoType prototype = new ConcreteProtoType1();
return prototype;
}
}
public class ConcreteProtoType2 implements ProtoType {
/**
* 克隆自己
*/
public Object clone(){
ProtoType protoType = new ConcreteProtoType2();
return protoType;
}
}
public class ClientPro {
/**
* 持有原型对象接口
*/
private ProtoType protoType;
/**
* 传入需要的原型接口
* @param protoType
*/
public ClientPro(ProtoType protoType){
this.protoType = protoType;
}
public void operation(ProtoType p){
ProtoType copypt = (ProtoType) p.clone();
}
}
登记形式的原始模型模式
UML类图如下:
代码可以根据类图来看
两种形式的比较:
如果需要创建的原型对象数据较少而且比较固定的话,可以采取第一种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原型对象的引用可以由客户端自己保存。
如果要创建的原型对象数据不固定,可以采取第二种方式。这种情况下,客户端并不保存对原型对象的引用,这个任务被交给管理员对象。在复制一个原型对象之前,客户端可以查看管理员对象是否已经有一个满足要求的原型。如果有,可以直接从管理员类取得这个对象引用,如果没有,客户端就需要自行复制此原型对象。
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原型模式?
假设一个系统的产品类是动态加载的,而且产品类具有一定等级结构。这个时候如果采取工厂模式的话,工厂类不得不具有一个相应的等级结构。而产品类的等级结构一旦变化,工厂类的等级结构就不得不变化,对于经常变的系统采用工厂模式就不方便了。
这时候如果采用原型模式,给每一个产品类配备一个克隆方法,可以避免使用工厂模式带来的固定等级结构。
原型模式的优点:
1、允许动态的增加或减少产品类
2、提供简化的创建结构
3、具有给一个应用软件动态加载新功能的能力
4、产品类不需要非得有任何实现确定的等级结构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fuyuwei2015/article/details/44904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