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1·内核模块:
Linux设备驱动属于内核的一部分,Linux内核的一个模块可以以两种方式被编译和加载:
(1)直接编译进Linux内核,随同Linux启动时加载;
(2)编译成一个可加载和删除的模块,使用insmod加载(modprobe和insmod命类似,但依赖于相关的配置文件),rmmod删除。这种方式控制了内核的大小,而模块 一旦被插入内核,它就和内核其他部分一样。
下面我们给出一个内核模块的例子:
#include <linux/module.h> //所有模块都需要的头文件
#include <linux/init.h>
// init&exit相关宏MODULE_LICENSE("GPL");
return 0;
}
static void __exit hello_exit (void)
{
printk("Hello module exit\n");
return 0;
}
module_exit(hello_exit);
分析上述程序,发现一个Linux内核模块需包含模块初始化和模块卸载函数,前者在insmod的时候运行,后者在rmmod的时候运行。初始化与卸载函数必须在宏module_init和module_exit使用前定义,否则会出现编译错误。
程序中的MODULE_LICENSE("GPL")用于声明模块的许可证。如果要把上述程序编译为一个运行时加载和删除的模块,则编译命令为:gcc –D__KERNEL__ -DMODULE –DLINUX –I /usr/local/src/linux2.4/include -c –o hello.o hello.c
由此可见,Linux内核模块的编译需要给gcc指示–D__KERNEL__ -DMODULE –DLINUX参数。-I选项跟着Linux内核源代码中Include目录的路径。
下列命令将可加载hello模块:
insmod ./hello.o
下列命令完成相反过程:
内核编程的一些基本知识:
内存在Linux内核模式下,我们不能使用用户态的malloc()和free()函数申请和释放内存。进行内核编程时,最常用的内存申请和释放函数为在include/linux/kernel.h文件中声明的kmalloc()和kfree(),其原型为:
void kfree(void *__ptr);
kmalloc的priority参数通常设置为GFP_KERNEL,如果在中断服务程序里申请内存则要用GFP_ATOMIC参数,因为用GFP_KERNEL
参数可能会引起睡眠,不能用于非进程上下文中(在中断中是不允许睡眠的)。由于内核态和用户态使用不同的内存定义,所以二者之间不能直接访问对方的内存。而应该使用Linux中的用户和内核态内存交互函数(这些函数在include/asm/uaccess.h中被声明):
unsigned long copy_to_user (void * to, void * from, unsigned long len);
copy_from_user、copy_to_user函数返回不能被复制的字节数,因此,如果完全复制成功,返回值为0。include/asm/uaccess.h中定义的put_user和get_user用于内核空间和用户空间的单值交互(如char、int、long)。
输出
在内核编程中,我们不能使用用户态C库函数中的printf()函数输出信息,而只能使用printk()。但是,内核中printk()函数的设计目的并不是为了和用户交流,它实际上是内核的一种日志机制,用来记录下日志信息或者给出警告提示。每个printk都会有个优先级,内核一共有8个优先级,它们都有对应的宏定义。如果未指定优先级,内核会选择默认的优先级DEFAULT_MESSAGE_LOGLEVEL。如果优先级数字比int console_loglevel变量小的话,消息就会打印到控制台上。如果syslogd和klogd守护进程在运行的话,则不管是否向控制台输出,消息都会被追加进/var/log/messages文件。klogd 只处理内核消息,syslogd 处理其他系统消息,比如应用程序。
模块参数
内核下,include/linux/module.h中定义的宏MODULE_PARM(var,type) 用于向模块传递命令参数。var为接受参数变量,type为采取如下格式的字符串[min[-max]]{b,h,i,l,s}。min及max用于表示当参数为数组类型时,允许输入的数组元素的个数范围;b:byte;h:short;i:int;l:long;s:string。
在装载内核模块时,用户可以向模块传递一些参数:insmod modname var=value 如果用户未指定参数,var将使用模块内定义的缺省值。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mo22han/p/4419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