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解释说明 ()补充说明或包含关系
1.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Data)、数据库(DataBase,DB)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数据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
数据库的三个基本特点是永久 存储,有组织和可共享。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 ①提供数据定义的语言(Data Definition Language,DDL)
②数据组织、存储、管理
③提供数据的操纵语言(Data Manipulation Language,DML)如查询、增、删、改、查
④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 由DBMS的统一管理和控制,
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利于数据故障后的恢复
⑤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 如数据库的转储、恢复、重组、性能的监视和分析
⑥利于和其他软件进行交互和通信
即数据的安全性保护、完整性检查、并发控制、数据库恢复。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S)简称为数据库是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DBA)构成。它的特点是:
数据结构化、数据独立性高、共享性高、易扩充、低冗余。
1.2
1.2.1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⑴分两类:①概念模型<现实世界的抽象>(基本概念:实体、属性、码<实体的唯一属性>、域<属性的取值范围或类型的集合>、联系())表示方法是
E-R图
↓
②物理模型和逻辑模型(①层次模型(Hierarchical Model)②关系模型(Relational Model)③面向对象模型(Object Oriented Model) ④对象关系模型(Object Relational Model))
⑵组成要素:数据结构 <对象类型的集合 数据模型的性质的刻画> 、数据操作、数据完整性约束
1.2.2关系模型中关系术语和表格数据对
关系术语 | 表格术语 |
关系名 | 表名 |
关系模式 | 表头 |
关系 | 一张二维表 |
元组 | 记录或行 |
属性(名/值) | 列(名/值) |
分量 | 一条记录中的一个列值 |
非规范关系 | 表中有表 |
1.3数据库系统结构
⑴内部体系结构:三级模式结构(外模式n、模式1、内模式1)
二级映射:外模式/模式映像 外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 /外模式描述的是数据的局部结构 :当模式改变的时候 ,只需改变此映射的关系就可以保持外模式保持不 变
模式/内模式 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改变后,改变此映射可以使应用程序不必改变,保证了数据独立性
即二级映射保证了数据库外模式的稳定性,保证了应用程序的稳定性。
⑵外部体系结构:单用户结构、主从式结构、客户/服务器 ...
2关系数据库
2.1基本概念
外码<本表中非主码(属性),且是另一张表的主码>eg 学生(学号,专业号,姓名) 专业(专业号,专业名)学生表中的专业号是外键
属性<可以成为候选码的属性>
主码(码)<从候选码中产生,可以唯一标识一个元组的属性>
全码<表中的属性都是码>
2.2关系操作
查询(选择、投影、连接、除、并、差、交、笛卡尔积)、插入、删除、修改
其中 基本操作(选择、投影<选择若干列组成新的关系>、差、并、笛卡尔积)
2.3关系三类完整性约束
实体完整性(主属性不能为空)
参照完整性(外键的属性要么为空,要么和被参照表的主属性值相同)
用户自定义完整性
2.4关系代数
利用关系代数完成查询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Spring-Rain/p/4445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