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一个人在被告诉一个问题应该怎么被解决后,而且亲身试验效果OK后,一旦遇到类似的问题,就会条件反射般直接拿这个方法来用了。很少会去想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会不会有什么隐患,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呢,等等这些问题。
至少我是这样。
这学期上C语言课,本来出的题目让学生把任意字符串按照字母顺序输出,是想让他们练习一下排序算法。
有个学生交上来的程序是这样的: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int main() { char ch[100],_mark; int i,n; scanf("%s",ch); n=strlen(ch); _mark=‘A‘; while(_mark<=‘Z‘) { for(i=0;i { if(ch[i]==_mark) printf("%c",ch[i]); } _mark++; } return 0; }
很明显,她的思路是把这串字符遍历26次,从最小的‘A’开始遍历一遍,相等的输出;然后用‘B‘去遍历,直到最后一个大写字母‘Z‘。
在我已经大概提过排序的思路后,她却想到了这个输出方式。虽然,这个算法的适应性和算法的时间复杂度都很高,而且从这两个评判程序优劣的角度来看这个程序甚至是略显笨拙。但是,它胜在容易理解和别出心裁,实在是让我惊喜!!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Wsally/p/4486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