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异常作用:提高软件的交互性。
比如登录的例子:
(正确返回就是0,如果用户找不到就是-1,如果密码不对,就是-2):这些是需要写login方法的人和调用方法的人去约定好的,而如果用异常的话,调用的人看到异常的名字就知道如何处理了,也省去了各种if else
然后在主程序里面写一个if else来判断不同的流程。
这是面向过程的编程逻辑,不是面向对象的编程逻辑。
应该这样来写:
主程序这样来写:
2.
异常跟普通的警告等有一定的区别。当应用程序发生异常时,会中断正在执行的程序的正常指令流。也就是说,发生异常后面的代码将得不到正确的执行。甚至还会触发数据库的回退操作。异常是保证应用程序正常运行的前提。
3,
异常处理有利于正确显示错误信息和错误的地点,以进行下一步的相关操作,比如一个web程序,后台出错了,前台要不就是什么都不显示要不就是显示一堆代码错误信息,并不直观,这个时候你做些封装处理,在前台就一目了然,比如插入数据因为链接数据库异常出错,前台就需要给出什么原因而不是看到的打印台的那些代码错误的用户看不懂的信息,异常处理的功能还是很多,这只是一方面,你做多了就会明白必要性了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gaga704/article/details/45581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