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写在前面:上次学习课程对iOS还是一知半解,由于缺乏实践,看公开课的视频有时不能很好地领会知识。带着问题去学习永远是最好的方法,接触一段时间iOS开发以后再来看斯坦福iOS公开课,又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对于已有的概念有了新的认识。这次课程笔记主要用作归纳知识点,整理学习思路,与大家讨论课后习题,交流等。
第一课:iOS概述
1、iOS分层:①Core OS:核心操作系统层,基于UNIX内核(套接字,文件系统,电源管理,钥匙串,Bonjour等)。API多为C函数,实际应用使用较少。
②Core Servers:核心服务层(数组,字典,字符串,面向对象的文件系统,多线程,GPS,数据库等),使用较多。
③Media:媒体层(视频,图像,音频编辑等),使用较多。
④CocoaTouch:触控应用层(控件如按钮,文本框等,交互动画,本地化,相机,网页浏览视图等),使用较多。
2、开发相关:①工具:Xcode
②语言:objective-C
③框架(framework):Foundation,CoreData,MapKit,UIKit,CoreMotion等
④设计模式:MVC(推荐),其他模式在后续课程中也会使用到,MVC贯穿始终。
3、MVC设计模式:Model,View,Controller:一种将应用中的类组织起来的策略,所有的类将被分入这三块之一。
Model = What your application is (but not how it is displayed)
Controller = How your Model is presented to the user (UI logic)
View = Your Controller’s minions
如下图所示:
通信方式:①控制器(controller)直接操作模型(Model),可以直接使用其API
②控制器(controller)直接操作视图(View),通过输出口的方式(outlet),可以直接使用其API。
③模型(Model)与视图(View)之间禁止通信。(模型完全独立于UI)
④视图(View)不能直接与控制器(Controller)通信,而是通过以下间接方式:target-action(如按钮,滑动条等),协议(委托(delegate)or 数据源(dataSource)):protocol(如tableview等)。
⑤模型(Model)不能直接与控制器(Controller)通信,而是通过通知机制(Notification)或者键值观察机制(KVO)来进行通信。
多MVC情况如下图所示:
4、objective-C
①strong&weak:strong:只要有强指针指向对象,就在堆中保持这个对象,当不再有强指针指向对象时(nil),则对象会被释放。
weak:当没有强指针指向对象时(可能还有弱指针指向对象),释放对象。
②nonatomic:非原子性,表示此对象不是线程安全的,若为原子性会在属性的setter和getter方法中加锁,影响性能。
5、源代码
Card.h
1 #import <Foundation/Foundation.h> 2 3 @interface Card : NSObject 4 @property (strong,nonatomic) NSString *contents; 5 @property (nonatomic,getter=isChosen) BOOL chosen; 6 @property (nonatomic,getter=isMacthed) BOOL matched; 7 8 - (int)match:(NSArray *)otherCards; 9 @end
Card.m
1 #import "Card.h" 2 3 @interface Card() 4 5 @end 6 7 @implementation Card 8 9 - (int)match:(NSArray *)otherCards 10 { 11 int score = 0; 12 13 for (Card *card in otherCards) 14 { 15 if ([card.contents isEqualToString:self.contents]) 16 { 17 score = 1; 18 } 19 } 20 21 return score; 22 } 23 24 @end
6、作业:无
课程视频地址:网易公开课:http://open.163.com/movie/2014/1/M/7/M9H7S9F1H_M9H7TMJM7.html
或者iTunes U搜索standford课程
(1/18)重学Standford_iOS7开发_iOS概述_课程笔记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nslogmeng/p/4512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