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编程语言 > 详细

【转】在Java与C程序间进行socket通信的讨论

时间:2015-05-23 01:14:14      阅读:176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

1. 背景 
使用socket在Java程序与C程序间进行进程间通信。本文主要描述了在同C程序进行通信的Client端的Java实现功能。 

1.1. 使用的语言 
Client端:Java,JVM(JDK1.3) 
Server端:C,UNIX(Sun Solaris) 

1.2. 讨论范围 
数据发送:只涉及到Java中int整型系列的讨论,包括byte,short,int。 
数据接受:涉及到byte,short,int,long,float,double,char。 

1.3.Java与C的数据类型的比较 
Type Java C 
short 2-Byte 2-Byte 
int 4-Byte 4-Byte 
long 8-Byte 4-Byte 
float 4-Byte 4-Byte 
double 8-Byte 8-Byte 
boolean 1-bit N/A 
byte 1-Byte N/A 
char 2-Byte 1-Byte 

2. 实现 
输出流:使用OutputStream流发送数据到C程序端。 
输入流:使用DataInputStream流从C程序端接受数据 

2.1. 数据发送 
由于DataOutputStream流对于Java各个基本数据类型都相应地提供了“写”方法,如wrightShort和wrightInt等,因此当进行进程间通信(sockect通信)时,我们总是优先考虑使用DataOutputStream流。 
下面我们对DataOutputStream流及其成员方法进行分析: 

2.1.1. DataOutputStream流 
DataOutputStream流实现了接口DataOutput。 
本文只讨论writeByte(int v)、writeShort(int v)和writeInt(int v)部分(这是因为我们需要发送的数据只涉及到int,short和byte,其它的long,double等则不在这里介绍),而且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唯一的int类型的输入参数。 
这些成员方法的功能描述也为我们以后手动进行字节顺序转换,提供了理论依据。 
2.1.2. 网络字节顺序 
规定:网络上传输的数据统一采用Big Endian格式(即“高字节在前”),我们称之为“网络字节顺序”(network byte order)。 

Big Endian格式: 
高字节 低字节 
1 2 3 4 
Byte[0] byte[1] byte[2] byte[3]输出缓冲区 

因此,无论本机字节顺序采用的那种顺序,在发送到网络之前都要转化为网络字节顺序,才能进行传输。特别是在Java与C两种不同语言的应用程序间进行通信时,这一点优为重要。(若是两个Java程序间通信时可能只要保证接受与发送采用相同的字节顺序,则可以不进行转换格式,但这种做法并不好,不具有良好的移植性) 

2.1.3. 数据发送:手动字节转换 / writeInt方法 
以writeInt(int v)为例进行描述: 
阅读DataOutput的writeInt(int v)方法的文档可知: 
使用writeInt方法可以写一个4-byte的int值v到输出流,其字节顺序为: 

(byte)(0xff & (v >> 24)) byte[0] 高字节 
(byte)(0xff & (v >> 16)) byte[1] 
(byte)(0xff & (v >> 8)) byte[2] 
(byte)(0xff & v) byte[3] 低字节 
这样的字节顺序为Big Endian格式,标准的“网络字节顺序”。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输出流采用DataOutputStream.readInt(int)方法时写数据出错,需要自己手动按照以上所说的对需要写的v值进行转换(通过移位完成),转换的代码如下所示,可参见程序SocketClient.java中的ByteConverter.intToByte()方法。 
static public final byte[] intToByte( 
int value, int offset, int length, byte[] buffer) 
{ // High byte first on network 
for (int i=0,j=length-1; i<length; i++,j--) { 
if ( j+offset >= 0 && j+offset < 1024 ) { 
buffer[j+offset] = (byte)( (value >> i*8) & 0xFF ); 
} else { 
System.out.println ( 
"Array index out of the bounds:Index=" + (j+offset) ); 


return buffer; 



2.2. 数据接收 
同数据发送相同,由于DataInputStream流对于Java各个基本数据类型都相应地提供了“读”方法,如readShort和readInt等,因此当进行进程间通信(sockect通信)时,我们总是优先考虑使用DataInputStream流。 
而与数据发送不同的是,DataInputStream下的成员方法经实际测试,“基本上可以”根据数据类型正确读出相应的数值。 
但并非完美,特别是与不同语言的应用程序进行通信时(如C)。 

根据表1(Java与C的数据类型的比较)可知: 
(1)long型的字节数在Java和C中相差4个字节: 
因此由readLong方法读来的数值应进行带符号的右移32(4-byte)位才能得到在C程序中相应的long型数值。 
Type Java C 
long 8-Byte 4-Byte 

(2)由于Java中的char型为2个字节,C中的char型为1个字节,因此不能使用readChar方法来读取C程序中的char数值。 
然而在Java中byte型为1个字节长,因此可以使用readByte方法得到C程序中的char型数值。 
Type Java C 
byte 1-Byte N/A 
char 2-Byte 1-Byte

【转】在Java与C程序间进行socket通信的讨论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tonyliult/p/4523566.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