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1996年,通用电气、麻省理工学院和贝尔实验室联合创立了一个庞大的项目——Multics工程。Multics目的是创建一个巨大的操作系统,能应用于规模很小的硬件系统上并且可以快速而便捷的在线使用。但由于Multics计划的工作进度过于缓慢,最后终究遭裁撤。虽然Multics失败了,但Multics成了总结工程教训的宝库,同时也为C语言体现“小即是美”铺平了道路。
贝尔实验室里有一个叫Ken Thompson研究员闲来无事,手痒难耐,想玩一个他自己编的模拟在太阳系航行的电子游戏——Space Travel。他偷偷的找到了台空闲的计算机,但这台机器没有操作系统,而游戏必须使用操作系统的一些功能。于是他着手为这台计算机开发一个简易的操作系统,它比Multics简单的多也轻便的多,整个操作系统都是用汇编语言写的,在开发这个操作系统时Ken Thompson总结了从Multics获取到的经验,避免了很多问题。
1970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 Ken Thompson,以BCPL语言为基础,设计出很简单且很接近硬件的B语言。并且他用B语言写了第一个UNIX操作系统。
1971年,同样酷爱Space Travel的Dennis Ritchie为了能早点儿玩上游戏,加入了Thompson的开发项目,合作开发UNIX。他的主要工作是改造B语言,使其更成熟。
1972年,Dennis Ritchie在B语言的基础上最终设计出了一种新的语言,他取了BCPL的第二个字母作为这种语言的名字,这就是C语言。
1973年,C语言的主体完成。Thompson和Ritchie迫不及待地开始用它完全重写了UNIX。此时,编程的乐趣使他们已经完全忘记了那个"Space Travel",一门心思地投入到了UNIX和C语言的开发中。随着UNIX的发展,C语言自身也在不断地完善。直到今天,各种版本的UNIX内核和周边工具仍然使用C语言作为最主要的开发语言,其中还有不少继承Thompson和Ritchie之手的代码。在开发中,他们还考虑把UNIX移植到其他类型的计算机上使用。C语言强大的移植性(Portability)在此显现。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都不具有移植性,为x86开发的程序,不可能在Alpha,SPARC和ARM等机器上运行。而C语言程序则可以使用在任意架构的处理器上,只要那种架构的处理器具有对应的C语言编译器和库,然后将C源代码编译、连接成目标二进制文件之后即可运行。
1977年,Dennis M.Ritchie发表了不依赖于具体机器系统的C语言编译文本《可移植的C语言编译程序》。
1982年,很多有识之士和美国国家标准协会为了使这个语言健康地发展下去,决定成立C标准委员会,建立C语言的标准。委员会由硬件厂商,编译器及其他软件工具生产商,软件设计师,顾问,学术界人士,C语言作者和应用程序员组成。
1989年,ANSI发布了第一个完整的C语言标准——ANSI X3.159—1989,简称“C89”,不过人们也习惯称其为“ANSI C”。C89在1990年被国际标准组织ISO一字不改地采纳,ISO官方给予的名称为:ISO/IEC 9899,所以ISO/IEC9899: 1990也通常被简称为“C90”。
1999年,在做了一些必要的修正和完善后,ISO发布了新的C语言标准,命名为ISO/IEC 9899:1999,简称“C99”。
2011年,ISO又正式发布了新的标准,称为ISO/IEC9899: 2011,简称为“C11”。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sunll/p/4578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