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本节作者阐述了为什么在实现一些功能的时候,应该偏向于选择非成员函数并且是非友元函数。这样做总结一句话,就是最大限度的实现类的封装性。
封装意味着不可见。愈多东西被封装,欲少人可以看到它,我们就有愈大的弹性去改变它。愈少代码可以看到数据(访问数据),愈多数据可被封装,我们就更有自由来改变对象数据。愈多函数可以访问它,数据的封装性就愈低。
我们知道在上一节声明private数据成员也是为了实现类的封装。可见封装对于一个健壮的类来说的重要性。
以上就是作者知识核心。
为了实现封装,作者引入了namespace技术,这种技术倒是挺有意思。
如下代码
**// S.h**
#include<iostream>
namespace myclass
{
class S
{
public:
S(int n):value(n){}
void set(int v)
{
value=v;
}
void get()
{
std::cout<<value;
}
void prit()
{
std::cout<<"****";
}
private:
int value;
};
}
**//S1.h**
#include"S.h"
namespace myclass
{
void p1(S s)
{
s.get();
}
}
**//main.cpp**
#include"S1.h"
int main()
{
myclass::S s(10);
myclass::p1(s);
}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标签: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u011058765/article/details/46659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