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无需密码自动登录,系统用户名shiyanlou,密码shiyanlou
本实验环境采用带桌面的Ubuntu Linux环境,实验中会用到程序:
1. LX终端(LXTerminal): Linux命令行终端,打开后会进入Bash环境,可以使用Linux命令
2. GVim:非常好用的编辑器,最简单的用法可以参考课程[Vim编辑器](http://www.shiyanlou.com/courses/2)
3. R:在命令行输入‘R’ 进入R语言的交互式环境,下面的代码都是在交互式环境运行。
使用R语言交互式环境输入实验所需的代码及文件,使用LX终端(LXTerminal)运行所需命令进行操作。
完成实验后可以点击桌面上方的“实验截图”保存并分享实验结果到微博,向好友展示自己的学习进度。实验楼提供后台系统截图,可以真实有效证明您已经完成了实验。
实验记录页面可以在“我的主页”中查看,其中含有每次实验的截图及笔记,以及每次实验的有效学习时间(指的是在实验桌面内操作的时间,如果没有操作,系统会记录为发呆时间)。这些都是您学习的真实性证明。
这一节课主要介绍使用R语言初步分析数据。首先查看数据的维度、结构以及R数据对象,其次是基本的统计量和图表。接下来是多元数据的分析包括多变量分布、多变量箱型图以及散点图。在后面的例子中将会绘制水平图、热图和3D图,并将图表保存为各种形式的文件。
这一章我们将会用到‘iris’数据集,这个数据集属于R中自带的数据,因此不需要额外的加载。首先,查看数据的维度和结构,使用函数dim()和names()可以分别得到数据的维度和数据的列表名称也就是变量名称。使用函数str()和函数attribute()可以查看数据的结构和属性。
> dim(iris) # 维度 > names(iris) # 列名 > str(iris) # 结构 > attribute(iris) # 属性
接下来,查看数据的前5行,使用head()查看数据的前面几行,使用tail()可以查看数据的后面几行。
> iris[1:5,] # 查看1-5行数据 > head(iris) # 查看前6行数据 > tail(iris) # 查看后6行数据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单独的列名称检索数据,下面的代码都可以实现检索‘Sepal.Length’(萼片长度)这个属性的前面10个数据。
> iris[1:10,‘Sepal.Length‘] > iris$Sepal.Length[1:10] # 一般比较常用的检索方式
结果如下图所示:
每一个数值变量的分布都可以使用函数summary()查看,该函数可以得出变量的最小值、最大值、均值、中位数、第一和第三四分位数。
> summary(iris)
结果显示如下:
同样,均值、中位数以及范围可以通过函数mean()、median()以及range()分别实现,下面是通过quantile()函数实现四分位数和百分位数的代码:
> quantile(iris$Sepal.Length) # 实现10%和30%以及65%的分位数 > quantile(iris$Sepal.Length,c(.1,.3,.65))
接下来,使用var()查看‘Sepal.Length’的方差,并使用函数hist()和density()查看该属性的直方图分布和密度分布。
> var(iris$Sepal.Length) # 方差 > hist(iris$Sepal.Length) # 直方图 > plot(density(iris$Sepal.Length)) # 密度分布图
变量的频数可以通过函数table()查看,使用pie()画饼状图或使用barplot()画条形图。
> table(iris$Species) > pie(table(iris$Species)) > barplot(table(iris$Species))
条状图如下图所示:
在观察完单独变量的分布之后,我们需要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将会使用函数cov()和cor()计算变量之间的协方差和相关系数。
> cov(iris$Sepal.Length, iris$Petal.Length) # 计算1-4列属性之间的协方差 > cov(iris[,1:4]) # 计算萼片长度和花瓣长度之间的相关系数 > cor(iris$Sepal.Length, iris$Petal.Length) > cor(iris[,1:4]) # 计算4个属性之间的相关系数
使用aggregate()返回每种鸢尾花的萼片长度的状态。
# summary这个参数表明使用的是summary()函数查看数据分布状态 > aggregate(Sepal.Length ~ Species, summary, data=iris)
结果显示如下:
使用函数boxplot()绘制箱线图也称箱须图来展示中位数、四分位数以及异常值的分布情况。
> boxplot(Sepal.Length~Species, data=iris)
如下图所示:
上图中,矩形盒中间的横条就是变量的中位数,矩形盒的上下两个边分别是上、下四分位数也称第一四分位数和第三四分位数,最外面的上下两条横线分别是最大值和最小值,至于在virginica这类鸢尾花上面的箱线图外面的一个圆圈就是异常值。
使用plot()函数可以绘制两个数值变量之间的散点图,如果使用with()函数就不需要在变量名之前添加‘iris$’,下面的代码中设置了每种鸢尾花观测值的点的颜色和形状(了解函数或者模块的用法可以通过输入‘?function’查看函数文档):
# 参数col根据鸢尾花种类设置点的颜色,pch将种类转化为数值型设置点的形状 > with(iris, plot(Sepal.Length, Sepal.Width, col=Species, pch=as.numeric(Species)))
效果图如下:
当点比较多的时候就会有重叠,我们可以在绘图前使用jitter()往数据中添加一些噪声点来减少数据的重叠:
> plot(jitter(iris$Sepal.Length), jitter(iris$Sepal.Width))
通过函数pair()绘制散点图矩阵。
> pairs(iris)
> library(scatterplot3d) # 加载包 > scatterplot3d(iris$Petal.Width, iris$Sepal.Length, iris$Sepal.Width) # 3d图 # dist()函数用来计算不同鸢尾花数据的相似度 > distMatrix <- as.matrix(dist(iris[,1:4])) > heatmap(distMatrix) # 绘制平行坐标图 > library(MASS) > parcoord(iris[1:4], col=iris$Species) > library(lattice) > parallelplot(~iris[1:4] | Species, data=iris) > library(ggplot2) > qplot(Sepal.Length, Sepal.Width, data=iris, facets=Species ~.)
除了上面的图以外,还有更多比较复杂的图可以通过包‘ggplot’实现。
在数据分析中会产生很多图片,为了能够在后面的程序中用到那些图表需要将它们保存起来。R提供了很多保存文件的函数。下面的例子就是将图表保存为pdf文件。另外,可以使用函数ps()和postscript()将图片保存为ps文件,使用bmp()、jpeg()、png()以及tiff()可以保存为对应的图片格式文件。注意画完图以后需要使用函数graphics.off()或者dev.off()关闭画图设备。
# 创建一个myPlot.pdf文件,并在里面画图,画完图后关闭图片设备 > pdf("myPlot.pdf") > x <- 1:50 > plot(x, log(x)) > graphics.off()
更多关于数据挖掘的课程细节请参考:实验楼课程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wing1995/p/4654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