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编译环境:Windows7 32bits+VS2012。
链式操作是利用运算符进行的连续运算(操作),它的特点是在一条语句中出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同的操作符,如连续的赋值操作、连续的输入操作、连续的输出操作、连续的相加操作等都是链式操作的例子。
链式操一定涉及到结合律的问题,例如链式操作赋值操作满足右结合律,即a=b=c被解释成a=(b=c),而链式输出操作原则满足左结合律,即cout<
为了实现类类型的链式操作,使链式操作能够进行,操作符的重载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
(1)操作符冲在函数一定不能返回void类型。
因为void类型不能参与任何运算,所以,操作符重载函数返回void类型实际上是阻止了链式操作的可能性。
(2)对赋值操作符进行重载,如果返回的是类的对象,那么链式赋值操作必须借助于拷贝构造函数才能进行。这样不懂那会有较大的运行开销,还要编写正确的拷贝构造函数。考察下面的程序。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Complex{
double real;
double image;
public:
Complex(double r=0.0,double i=0.0){
real=r;
image=i;
}
Complex(const Complex& c){
cout<<"Copy Constructor"<<endl;
real=c.real;
image=c.image;
}
void Show(){
cout<<real<<"+"<<image<<"i"<<endl;
}
Complex operator=(const Complex&);
};
Complex Complex::operator=(const Complex& c)
{
real=c.real;
image=c.image;
return *this;
}
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
Complex c1(2.3,4.5),c2,c3;
c1.Show();
c3=c2=c1;
c2.Show();
c3.Show();
getchar();
}
程序的运行结果是:
可以看到,在连续的两次赋值操作过程中,一共两次调用拷贝构造函数。第一次发生在执行c2=c1的操作中,函数的返回值(临时对象)是由c1构造的,这时发生了一次拷贝构造函数的调用;第二次发生在为c3赋值的时候,赋值运算的返回值仍然是一个Complex类的对象,这时又发生了一次拷贝构造函数的调用。让赋值操作依赖于拷贝构造函数,显然不是一种明智的做法。
思考:Complex& Complex::operator=(Complex& c){…}
,会有什么结果?
仅仅将赋值运算符重载函数的申明和定义修改如下:
Complex operator=(const Complex&);
Complex Complex::operator=(const Complex& c)
{
real=c.real;
image=c.image;
return *this;
}
同样是上面的程序,输出结果为:
也就是说,一次拷贝构造函数都没有调用,原因是复制操作符函数返回的是Complex类的引用,不用产生一个新的临时对象,这样大大提高了程序的运行效率。所以,赋值运算符的重载几乎无一例外地采用了返回引用的方式编写。
输入操作符(>>)和输出操作符(>>)的重载函数必须返回引用,否则链式无法操作无法完成。
一般来说,实现输入操作符重载,一律采用如下函数原型:
istream& operator>>(istream&, className&);
而实现输出操作符重载,一律采用如下函数原型:
ostream& operator<<(ostream&, className&);
如果操作符函数的返回的是istream或ostream类的对象,而不是引用,会出现编译错误。出错的原因以及关于输入输入操作符的重载,敬请期待我的后续blog。
[1] ]陈刚.C++高级进阶教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k346k346/article/details/46943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