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数据区域,大致分以下几种寄存器:位于cpu内部,寄存器的数量有限,所以寄存器根据需求分配。不能直接控制它。堆栈:位于通用RAM(随机访问存储器)中,通过堆栈指针可以从处理器那里获得直接支持。如果堆栈指针向下移动,则分配新的内存;若向上移动,则释放那些内存。这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分配存储方法,...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11-20 15:06:25
阅读次数:
201
问题描述和分析:
在手机休眠状态下通过按键唤醒手机的过程中getevent获取到的event事件信息和正常状态下信息不一致,导致某应用程序出现异常。
正常状态下按下power key的log信息和其对应的event事件:
[ 45.663482] c0 [SPRD_EIC_KEYS_INFO] Pressed! Key:Power Key ScanCode:116 value:1
0...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11-20 12:00:41
阅读次数:
245
PV操作的核心就是 PV操作可以同时起到同步与互斥的作用。1.同步就是通过P操作获取信号量,V操作释放信号量来进行。2.互斥其实就是,同时操作P操作,结束后进行V操作即可做到。Java上实现PV操作可以通过Semaphore来实现。package com.multithread.pvoperator...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11-20 11:55:37
阅读次数:
252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main() { int i,j,k; // p[2][3][4] int ***p; p = new int **[2]; for(i=0; i<2; i++) {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11-19 23:55:42
阅读次数:
210
一、预备知识—程序的内存分配 1. 一个由c/C++编译的程序占用的内存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栈区(stack)—由编译器自动分配释放,存放函数的参数值,局部变量的值等。其操作方式类似于数据结构中的栈。2、堆区(heap)—一般由程序员分配释放,若程序员不释放,程序结束时可能由OS回收。注意它与数据...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11-19 23:51:06
阅读次数:
235
TCP是主机对主机层的传输控制协议,提供可靠的连接服务,采用三次握手确认建立一个连接:每一次TCP连接都需要三个阶段:连接建立、数据传送和连接释放。“三次握手”就发生在连接建立阶段。三次握手(three times handshake)所谓的“三次握手”即对每次发送的数据量跟踪进行协商使数据段的发送...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11-19 23:47:09
阅读次数:
319
什么是数据持久化?数据的永久存储
为什么要坐数据持久化:存储在内存中的数据,程序关闭,内存释放,数据丢失,这种数据是临时的
数据初九化的本质:数据保存成文件,存储到程序的沙河中
1.沙盒机制
每个应用程序位于文件系统的严格限制部分
每个应用程序只能在为该程序创建的文件系统中读取文件
每个应用程序在IOS系统内都放在了统一的文件夹目录下
沙盒的本质就是一个文件夹,名字是随机分配的.
...
分类:
移动开发 时间:
2014-11-19 22:23:46
阅读次数:
266
描述: 生产者-消费者问题是一个经典的进程同步问题,该问题最早由Dijkstra提出,用以演示他提出的信号量机制。在同一个进程地址空间内执行的N个线程生产者线程生产物品,然后将物品放置在一个空缓冲区中供N个消费者线程消费。消费者线程从缓冲区中获得物品,然后释放缓冲区。当生产者线程生产物品时,如果没有空缓冲区可用,那么生产者线程必须等待消费者线程释放出一个空缓冲区。当消费者线程消费物品...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11-19 20:35:52
阅读次数:
178
ARC 管理 概念: ARC简单,不用程序员在去管理内存 1.强指针 Strong[] :只要有强指针指向一个对象,那么系统就不会回收该对象 2.弱指针 weak :只要没有强指针指向对象,系统立即回收该对象3.默认情况下,所有的指针都是强指针类型4.创建出来就会立即被释放掉,应为...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11-19 18:03:00
阅读次数:
156
(1) @autoreleasepool { }//自动释放池代表,池子将要被销毁,对池子中所有的对象进行一次release操作(2) 不管你这个对象时在@autoreleasepool 之内创建的还是在之外创建的,只要你在池子中调用了autorelease那么这个对象就会被放入到池子中(3) 只有...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11-19 17:56:06
阅读次数: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