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本图书入库操作
简单的插入操作 要注意的是主键的唯一性 也就是说不能有编号一样的图书 客户端可以在插入之前检查一下是否存在此图书 然后反馈给用户 当然也可以直接进行操作 然后解析sql执行的返回结果 同样可以解析出错误的原因 并且反馈给用户
在数据提交到页面后最好对提交的数据进行校验 防止数据插入的时候出现错误或者造成数据库里数据的错误
代码如下:
<?php
r...
分类:
数据库 时间:
2015-06-14 15:17:21
阅读次数:
163
单例模式,在PHP面向对象中应用的比较广泛, 通常为了节省资源,在性能方面上,代码重用性上考虑,使用设计模式是很不错的选择, 比如数据库操作类系统类库等,通常开源代码都会使用单列模式去设计完成,使用单列模式的优点很明显, 可以保证每个类生成实体的唯一性,性能方面有所提高.
<?php
header("Content-Type:text/html; charset=utf8");
/**
* ...
分类:
Web程序 时间:
2015-06-13 20:20:01
阅读次数:
128
在上一篇文章里,我谈了唯一聚集索引上的唯一和非唯一非聚集索引的区别。在这篇文章里,我想谈下非唯一聚集索引上的唯一和非唯一聚集索引的区别。我们都知道,SQL Server内部把非唯一聚集索引当作唯一聚集索引处理的。如果你定义了一个非唯一聚集索引,SQL Server会增加叫做uniquifier到你的...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6-13 17:09:12
阅读次数:
106
线程互斥:实质某一资源同时只允许一个访问者对其进行访问,具有唯一性和排他性。 import threading import time g_lock = threading.Lock() def func(): global tmp global g_lock g_lock.acquire() fo...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6-13 15:34:19
阅读次数:
124
1.1.设置IP地址、网关和DNSRHEL7里面的网卡命名方式从eth0,1,2的方式变成了enoXXXXX的格式。en代表的是enthernet(以太网),o代表的是onboard(内置),那一串数字是主板的某种索引编号自动生成,以便保证其唯一性。和原先的命名方式对比,这种新的方式比较长,难以记忆,不过优..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6-12 15:19:06
阅读次数:
6921
QQ:1187362408 欢迎技术交流和学习
关于系统产品升级报告管理,业务需求:
TODO:
1,升级报告管理:依据各县区制定升级报告(关联sAreaCode,给每个地区观看具体升级报告信息)
2,运用的技术:依赖注入,变量声明,三元表达式,常用字符串相关操作方法,ADO.NET,EF机制,T4模板自动生成实体类,ref变量与可null变量巧用,属性实际运用,唯一性验证,url传递...
/****************集合(NSSet)和数组(NSArray)有相似之处,都是存储不同的对象的地址,不过NSArray是有序的集合,NSSet是无序的集合,同时NSSet可以保证数据的唯一性,当插入相同的数据时,不会有任何效果。集合是一种哈希表,运用散列算法,查找集合中的元素比数组速度更快,但是他没有顺序****************/
/**************** I...
你为什么要创建一个索引?这是由于,创建索引可以极大地提高系统的性能。 第一,通过创建唯一索引。以确保在一个数据库表的唯一性数据的每一行。 第二,可以大大加快 高速数据检索,这是最基本的原因创建索引。 第三,。特别是在实现数据的參考完整性方面特别有意义。 第四,在使用分组和排序 子句进行数据检索时,相...
分类:
数据库 时间:
2015-06-10 18:50:15
阅读次数:
116
在上一篇文章里,我们讨论了堆表上唯一/非唯一非聚集索引。在SQL Server里没有聚集索引定义的叫堆表。当你在堆表上定义了一个聚集索引,你的表数据就会重组按聚集键的顺序进行物理存储,因为这个表叫做聚集表。这篇文章里,我想谈下唯一和非唯一聚集索引之间的区别,这2类聚集索引对存储的影响。看这个文章之前...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6-09 11:18:07
阅读次数:
144
进行私有部署时,程序集放在应用程序的基目录(或者它的一个子目录)中的,这个应用程序专用的。以私有方式部署程序集,可以对程序集的命名、版本和行为进行全面的控制 CLR支持两种程序集,一种是弱命名程序集,一种是强命名程序集 强命名程序集使用发布者的公钥/私钥对进行签名,它唯一性地标识了程序集的发...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6-07 12:27:44
阅读次数: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