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一部分主要是数据结构和算法相关的面试题目,虽然只有15道题目,但是包含的信息量还是很大的,很多题目背后的解题思路和算法是非常值得玩味的。
136、给出下面的二叉树先序、中序、后序遍历的序列?
答:先序序列:ABDEGHCF;中序序列:DBGEHACF;后序序列:DGHEBFCA。
补充:二叉树也称为二分树,它是树形结构的一种,其特点是每个结点至多有二棵...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4-01 17:48:39
阅读次数:
260
最近的一个实验作业,要求用Java实现多项式的计算,书上的方法是将中序表达式先转化为后序表达式,然后进行运算。想到上学期实现真值表的时候用到的双栈方法,就尝试用双栈实现了一下,感觉要更好一些。最主要的是自己又把双栈敲了一遍,debug的同时也一点点把Java拾了起来,挺好。
代码实现:
节点类://定义节点类
class Lnode implements Comparable<Lnode<...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4-01 13:19:25
阅读次数:
162
1.题目描述:点击打开链接
2.解题思路:本题给出了一颗二叉树的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要求找一个叶子,使得它到达根结点的权和最小,如果有多解,那么该叶子自身的权应该尽量小。首先,根据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建立二叉树,这道题采用数组来存放左右子树的结点值,根为root的左子树结点为lch[root]右子树结点为rch[root]。
那么,如何根据中序遍历,后序遍历来建树呢?方法是根据后序遍历找到根,然...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3-30 09:24:43
阅读次数:
145
求解二叉树的高度
树是递归定义的,所以用递归算法去求一棵二叉树的高度很方便。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struct Node {
char data;
Node *lchild;
Node *rchild;
};
void High(Node *T, int &h)...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3-29 22:13:14
阅读次数:
239
一元多项式化简、二叉树遍历(由前序中序求后序)、合唱队(最长递增子序列)、整数分隔(2的幂的和)、大数求和、名字的漂亮度、报数...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3-29 19:37:21
阅读次数:
246
一、知道二叉树的先序/后序遍历和中序遍历(中序必须要知道,不然无法判断),要快速判断后序/先序遍历,首先要了解二叉树的遍历规律二、二叉树遍历规律1、三种遍历都有一个规律,就是:逆时针沿着二叉树外缘移动,即方向相同,如下图1:图12、3、 不同的是他们出发点不同,下面说明他们的出发点和遍历顺序序列三、...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3-29 13:28:58
阅读次数:
128
题目:http://acm.hdu.edu.cn/showproblem.php?pid=1710大意:给出一个二叉树的前序和中序,求其后序遍历ps:1.在写链表时,需要写明typedef struct node{};即声明一个指向自己的数据类型,而不是直接写struct node{} 2.采用.....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3-27 21:54:23
阅读次数:
150
可以跟之前这篇形成对比
http://blog.csdn.net/hhooong/article/details/43195395
代码如下:#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
struct BinTreeNode {
char data ;
BinTreeNode *left ;
BinTreeNode *right ;
};
voi...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3-22 09:12:56
阅读次数:
178
因为是circle sequence,可以在序列最后+序列前n项(或前k项);利用前缀和思想,预处理出前i个数的和为sum[i],则i~j的和就为sum[j]-sum[i-1],对于每个j,取最小的sum[i-1],这就转成一道单调队列了,维护k个数的最小值。--------------------...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3-21 16:52:50
阅读次数:
214
二叉树的遍历一般分为三种遍历方法,即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 在中序遍历中,一个节点的前驱,是其左子树的最右下角结点,后继,是其右子树的最左下角结点。 在后序遍历中, ? 若结点是根结点,则其后继为空; ? 若结点是双亲的右子树,或是左子树但双亲无右子树,则其后继为双亲结点;...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3-18 15:31:45
阅读次数: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