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的传统解法是把构造和析构函数设为private,但是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如无法直接定义它的对象。一个非常开脑洞的做法是使用友元+虚继承来实现。templateclass A{ friend T;private: A() {}; ~ A() {};};class B: vir...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7-06 23:05:03
阅读次数:
120
在C++的学习中,采用模板类,而采用虚函数实现多态性,达到通用的目的。结点类数据域被改造为指针,而把数据放在一个抽象类中,由指针与之建立联系。
采用虚函数实现多态性,达到通用的目的。堆内存的分配与释放,关键不是创建,而是释放!
要特别仔细揣摩堆内存的分配与释放,删除一个结点时系统自动调用结点类析构函数释放结点占用的动态内存,而结点释放时系统自动调用数据域类析构函...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7-05 18:37:01
阅读次数:
185
首先创建一个类,然后加入方法,并使用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 1 ";13 $this->name = $name; //$this 是php里面的伪变量,表示对象自身,可以通过$this->的方式访问对象的属性和方法14 $this->height = $height;...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7-04 11:04:32
阅读次数:
101
29 GroupSock(NetAddressList)——live555源码阅读(四)网络29 GroupSock(NetAddressList)——live555源码阅读(四)网络简介NetAddressList的定义assign方法NetAddressList的构造clean方法与析构拷贝构造...
分类:
Web程序 时间:
2015-07-01 17:16:42
阅读次数:
223
转个人体悟,析构貌似有点鸡肋了,不能显示调用,不也确定调用时机,应该只是做为一种释放资源机制的存在然后,一个实例类的资源释放应在承载它的方法结束时发生,所以做为主程序结束标志的main函数里才不能写一些冗杂的方法在里面,应把方法写在主程序外面,要用的时候调用一下这样可以省资源、而且有复用性。不知道我...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7-01 14:01:39
阅读次数:
122
虚函数相关问题探索本篇文章中对虚函数做五个方面的探索。
1) 虚函数单一继承对象模型。
2) 虚表指针与虚表的创建释放时机。
3) 析构函数设置为虚函数。
4) 构造函数调用虚函数。
5) 析构函数调用虚函数。1. 虚函数单一继承对象模型
参见网址:http://www.cnblogs.com/taoxu0903/archive/2008/02/04/1064234.ht...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6-30 18:21:03
阅读次数:
131
Java的垃圾回收机制:Java的垃圾回收并不等于C++中的析构。Java中,只有在程序濒临存储空间用完的那一刻,对象占用的空间才会释放。所以,在JAVA程序中,我们通常只考虑创建对象,而从不关心对象的清除。这个策略是恰当的,因为垃圾回收本身也有开销,要是不使用它,那就不用支付这部分开销了。 什么情...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6-30 12:43:07
阅读次数:
148
测试源代码://測试派生类的构造函数的调用顺序何时调用//Fedora20 gcc version=4.8.2#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class base{public: base() { coutA *a1; coutA *a2=new A; //仅仅有在n...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6-29 14:33:13
阅读次数:
119
尽可能延后变量定义式的出现时间我们知道定义一个对象的时候有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分配内存。如果是我们自定义的对象,程序执行过程中会调用类的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我们打个比方,如果天下雨了,你带把雨伞肯定是值得的。但是,如果你带伞了,今天却没下雨,你是不是感觉自己亏了?的确,亏在了带了却没用,所以伞就变成了累赘。本节的关键就在于此,如果你定义一个变量或者对象没有被使用,那么就是不完美的代码。
我们看一...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6-29 10:01:09
阅读次数:
117
析构函数确保对象的各部分被正确的清除,及做一些用户指定的其他清理工作。当对象超出它的作用域时,编译器将自动调用析构函数;手动用new在堆上分配的对象空间,需要调用'delete 对象地址'进行手动清除, delete 语句 先调用该对象的析构函数,然后释放内存 1 #include 2 #incl....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6-27 21:26:54
阅读次数: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