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人工智能变得非常活跃,很多的工作面临被机器人替代,在未来需要人工作的东西越来越少,马云曾经说:三十年后,孩子们找不到工作。z那么,问题来了?该何去何从?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人类每天只需工作4小时,每周只工作4天。随着科技的发展,需要更多的精力专注于人文社会的发展,尝试琴棋书画的创作,增进社会的和谐。教育需要进行n重大变革,全靠死记硬背、算来算去的东西,将来必将遭到淘汰和诟病。在这种大变革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8-04-04 12:25:07
阅读次数:
109
进入大数据时代,云计算成为大数据基础设施,也使得大数据的核心思想和云计算一脉相承。大数据和区块链两者之间有个共同的关键词:分布式,代表了一种从技术权威垄断到去中心化的转变。 (去中心化:在一个分布有众多节点的系统中,每个节点都具有高度自治的特征。节点之间彼此可以自由连接,形成新的连接单元。任何一个节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8-03-27 16:48:44
阅读次数:
282
1 背景和意义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视觉信息(图像、视频等)数据急剧增长,它们存在于相机、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中,可通过社交网站、直播软件等方式发布或者获取。而在实际应用领域,安防监控、图像搜索、工业视觉、人机交互、视觉导航、虚拟现实、生物医学、遥感测绘...各行各业可见其身影。视觉信息的处理过程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8-03-21 19:53:48
阅读次数:
1215
一 编程与编程语言 python是一门编程语言,作为学习python的开始,需要事先搞明白:编程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是编程语言?什么是编程? 编程的目的: 什么是编程语言? 什么是编程? 所以我有话对大家说 1 Python是语言,而学习语言的套路都是一样的,以英语学习为例,你需要学单词,然后学语法,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8-03-18 16:14:29
阅读次数:
225
在云计算大数据时代,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导致数据中心日益复杂,建设、管理、维护的成本也随之逐年增长,精简IT成为广大组织机构数据中心建设最切实的需求。在新一代的数据中心中,传统架构开始转向软件智能定义:专用硬件被标准服务器取代,传统三层架构被简化成超融合IT新架构,数据中心变得更加标准、弹性、简单。现在企业面临数字化变革的挑战,而IT的云化是每个企业能获得转型成功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节点。在过去云计算更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8-03-12 17:10:59
阅读次数:
180
1.试述大数据对思维方式的重要影响。 全样而非抽样:在过去因为数据的存储和处理能力有限制,一般是采用抽样的办法来进行科学分析样本数据和推断全集数据总体特征; 而在现今的大数据时代,通常是采用海量数据的存储和处理的技术来科学分析全集数据,并且快速得到数据分析的结果。 效率而非精确:在过去采用抽样的科学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8-03-08 00:10:35
阅读次数:
135
1.试述大数据对思维方式的重要影响。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据无所不在,许多过去难以量化的信息都将转化为数据进行存储和处理。通过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储备和技术理念,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洞见事物的发展趋势,进而影响人们的价值体系、知识体系和生活方式。在大数据时代开启伊始的今天,能否激发和利用隐藏于数据内部尚未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8-03-07 16:29:15
阅读次数:
173
1.试述大数据对思维方式的重要影响。 大数据时代对思维方式最大的影响有以下几点: 1.全样而非抽样 2.效率而非精确 3.相关而非因果 全采样而非抽样的转变在于计算机性能的提升,主要包括存储与计算两个方面。存储容量在成倍增长的同时,成本也在下降。这就为记录海量数据创造了条件。再则计算方式(分布式、并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8-03-07 16:18:51
阅读次数:
147
1.试述大数据对思维方式的重要影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数据的需求日益增大,大数据时代正步入互联网世界的主流道路上。以往互联网数据或个人数据,或多或少存在着局限性,数据潜在的价值并没有被很好的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了项目的大量相关数据,加以分析,得到许多内在问题或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提升了数据价值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8-03-07 16:18:45
阅读次数:
122
试述大数据对思维方式的重要影响。 (1)大数据而不是样本数据 过去,受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的限制,在科学分析中,通常采用抽样的方法,从大数据中抽取一部分样本数据,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来推断大数据的总体特征。样本数据规模要比大数据小得多,因此,可以在可控的代价内实现数据分析的目的。 现在迎来大数据时代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8-03-06 23:26:38
阅读次数:
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