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者树和败者树都是完全二叉树,是树形选择排序的一种变型。每个叶子结点相当于一个选手,每个中间结点相当于一场比赛,每一层相当于一轮比赛。
不同的是,胜者树的中间结点记录的是胜者的标号;而败者树的中间结点记录的败者的标号。
胜者树与败者树可以在log(n)的时间内找到最值。任何一个叶子结点的值改变后,利用中间结点的信息,还是能够快速地找到最值。在k路归并排序中经常用到。...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9-25 23:56:08
阅读次数:
279
“归并”的含义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序表组合成一个新的有序表。
以n个元素的数组为例:可以看作为n个有序的子表,每个子表的长度为1,然后两两合并,得到n/2个长度为2或1的有序子表。然后再两两合并......如此重复,直到合并为一个长度为n的有序表为止。...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9-25 19:34:57
阅读次数:
119
为方便自己看懂,所以用的语言比较通俗。 排序算法稳定性解释:如果a=b,a原来在b前面,排序算法后a也在b前面,就是稳定排序。 归并排序:稳定排序,时间复杂度为O(NlogN),将若干有序的数组合并成一个有序的数组...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9-25 17:30:07
阅读次数:
267
1 dfsadmin -setQuota的问题
dfsadmin -setQuota 限制文件数量
dfsadmin -setSpaceQuota 限制磁盘空间
2 解决Hadoop小文件问题?
数据块的默认大小是64M,如果一个文件的大小小于64M,那么它就属于Hadoop的小文件。
这样会浪费空间,所以要使用archive的方式来实现归并小文件。数据块的大小可以使用...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9-24 20:35:57
阅读次数:
143
1.归并排序的思想
2.归并排序的具体实现
3.归并排序的改进:
(1)当递归到一定程度,数组已经足够小时(length
(2)当较小的那部分数值的最大值>=较大部分的最小值时,则直接返回,不对这两部分数组进行合并。
4.归并排序的变形—buttom up merge sort
基本思路:
(1)设length=2。依次遍历数组...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9-23 16:32:54
阅读次数:
149
在PeopleActivity界面,联系人的显示位置是由其display name的第一个字符决定的。
数字开头的联系人会显示在“#”这个header下。
中英文联系人会显示在“A” 到“Z”下。
以符号开头的联系人则没有对应的header,显示在最顶部,如何修改已让它们显示在‘#’号下?
下面的方法可以将其显示在“#”下面(适用于一般ASCII编码内的符号)
JB版本:
C...
分类:
移动开发 时间:
2014-09-23 14:29:24
阅读次数:
277
今天我主要学习基于分治思想的归并排序算法,这是分治法的典型应用。废话不多说,下面直切正题。概述:将两个有序数组归并成一个更大的有序数组,我们称之为归并,人们根据这一操作发明了一种简单的递归排序算法:归并排序。归并排序最吸引人的是它能够保证任意长度为N的数组排序所需的时间和NlogN成正比;它的主要缺...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9-22 21:42:33
阅读次数:
173
点击打开链接题目链接
Ultra-QuickSort
Time Limit: 7000MS
Memory Limit: 65536K
Total Submissions: 42347
Accepted: 15389
Description
In this problem, you have to analyze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9-22 17:29:02
阅读次数:
187
归并排序
O(NlogN),所以归并排序最坏情况能够达到快速排序的平均水准
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O(n)
1、对数据不断的分割,直到剩下一个一个的
2、合并数据,在合并的时候,其实是两个有序的数组,因此
这个过程是两个有序数组进行合并排序
// 归并排序
// O(NlogN),所以归并排序最坏情况能够达到快速排序的平均水准
// 需要额外的存储空间O(n)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9-22 03:03:21
阅读次数:
154
转自:http://blog.csdn.net/chenjin_zhong/article/details/6045659——————————————————————————————————————————————publicclassMergeSort{/***归并排序*简介:将两个(或两个以上)...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09-21 23:30:31
阅读次数: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