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B-Tree索引三大特点:高度较低、存储列值、结构有序 1.1利用索引特性进行优化 外键上建立索引:不但可以提升查询效率,而且可以有效避免锁的竞争(外键所在表delete记录未提交,主键所在表会被锁住)。 统计类查询SQL:count(), avg(), sum(), max(), min() ...
分类:
数据库 时间:
2014-11-27 23:35:22
阅读次数:
329
多对一关联映射:在多的一端加了个外键,外键指向一的一端,这样的好处是让Hibernate访问多的一端的时候,自动把1端给加上。...
分类:
Web程序 时间:
2014-11-27 22:09:22
阅读次数:
268
在前一篇文章,我们说了多对一和一对多映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在多的一端加入一个外键指向一的一端。
区别在于维护的关系不同。...
分类:
Web程序 时间:
2014-11-27 22:05:43
阅读次数:
256
这个错误有两种情况:1,非主键关联为配置property-ref=(关联表的非主键列) 属性!Hibernate配置文件中关联默认的是主键关联,如果要关联非主键则必须加property-ref 属性 2,查询的列的值在外键表中查不到!例如学生表引用的课程在课程表中根本就没有!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11-27 15:51:22
阅读次数:
169
利用hbm2ddl自动创建数据库表时,会同时创建表的外键关联。配置如下。<propkey="hibernate.hbm2ddl.auto">create</prop>要取消外键的自动创建,需要配置foreign-key="none"。hibernate的更新log有如下说明:Changesinversion2.1.9(xx.x.xxxx)
--------------------..
分类:
Web程序 时间:
2014-11-27 10:55:12
阅读次数:
229
在mysql初学当中,碰到了这个问题。现有两张表,student和class。student表中有id为主键,name和classid,class表中有id为主键,name,准备设置classid为外键约束。语句如下altertablestudentaddconstraintfk_stu_classidforeignkey(classid)referencesclass(id);经检查语句没..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11-27 08:04:49
阅读次数:
101
多对多可通过两个多对一实现(把第三张表抽取出一个实体,然后两个多对应一个新实体)
多对多会建立三张表,第三张表存放两个外键分别指向两个多;然后两个外键作为第三张表的联合主键
一、单向关联映射
Many(维护端:User)
<!DOCTYPE hibernate-mapping PUBLIC
"-//Hibernate/Hibernate Mapping DTD 3.0//...
分类:
Web程序 时间:
2014-11-26 21:04:11
阅读次数:
229
其实多对多就是两个一对多,它的配置没什么新奇的相对于一对多。在多对多的关系设计中,一般都会使用一个中间表将他们拆分成两个一对多。标签中的"table"属性就是用于指定中间表的。中间表一般包含两个表的主键值,该表用于存储两表之间的关系。由于被拆成了两个一对多,中间表是多方,它是使用外键关联的,是用于指定外键的,用于从中间表取出相应的数据。中间表每一行数据只包含了两个关系表的主键,要获取与自己关联的对象集合,还需要取出由外键所获得的记录中的另一个主键值,由它到对应的表中取出数据,填充到集合中...
分类:
Web程序 时间:
2014-11-26 20:57:52
阅读次数:
287
唯一外键关联:外键关联,本来是用于多对一的配置,但如果加上唯一的限制后,也可用来表示一对一关联关系;是多对一的特例
一、单向
One(维护端:Person)[‘多端’]
<!DOCTYPE hibernate-mapping PUBLIC
"-//Hibernate/Hibernate Mapping DTD 3.0//EN"
"http://hibernate....
分类:
Web程序 时间:
2014-11-26 18:58:28
阅读次数:
184
一对多和多对一映射原理一致:都是在多的一端加入一个外键指向一的一端
区别在于维护的关系不同:
1、多对一维护的关系是多指向一的关系,若维护了多指向一的关系,加载多的时候就会把一加载上来
2、一对多维护的关系是一指向多的关系,若维护了一指向多的关系,加载一的时候就会把多加载上来
在一端维护关系存在缺陷(可用一对多双向关联映射,解决一端维护关系存在的缺陷):
1、因为多的一端Stude...
分类:
Web程序 时间:
2014-11-26 18:57:53
阅读次数:
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