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创建一棵二叉树,首先想到的方法是使用递归思想进行。这里,采用先序递归创建二叉树。首先介绍下自己写的二叉树的定义:1 typedef int TElementType;2 3 typedef struct BiTNode4 {5 TElementType data;6 BiTNod...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5-15 13:35:05
阅读次数:
127
题目描述 输入某二叉树的前序遍历和中序遍历的结果,请重建出该二叉树。假设输入的前序遍历和中序遍历的结果中都不含重复的数字。例如输入前序遍历序列{1,2,4,7,3,5,6,8}和中序遍历序列{4,7,2,1,5,3,8,6},则重建二叉树并输出它的后序遍历序列。(测试用例中,"树"的输出形式类似于树...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5-10 20:27:41
阅读次数:
224
题目:
输入某二叉树的前序遍历和中序遍历的结果,请重建出该二叉树。假设输入的前序遍历和中序遍历的结果中都不含童复的数字。例如输入前序遍历序列{1,2,4,7,3,5,6,8}和中序遍历序列{4,7,2,1,5,3,8,6},则重建出如下图所示的二叉树并输出它的头结点。
二叉树结点的定义如下:
struct BinaryTreeNode{
int m_nValue;
Bin...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5-08 00:04:53
阅读次数:
159
二叉树的结点表示:
struct NODE
{
NODE* pLeft;
NODE* pRight;
char chValue;
};
假设已经有了前序和中序遍历结果,希望通过一个算法重建这颗树。
分析:
//Rebuild.cpp :根据前序及中序结果,重建树的根节点
//定义树的长度,为了后序调用实现的简单,直接用宏定义了...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5-07 22:07:00
阅读次数:
141
题目:给定一颗树的先序遍历结果和中序遍历的结果,重建这颗树。
例如:
前序:a b d c e f
中序:d b a e c f
a是根节点。
思路:根据前序,可以很快找出根节点a,然后根据中序,可以找出根节点a的左右子树,然后递归求a的左子树前序b d跟中序d b,a的右子树前序c e f跟中序e c f即可
代码:
struct pNode...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5-07 12:32:11
阅读次数:
88
题目:根据先序遍历和中序遍历重新还原出二叉树思路:1.找到先序第一个数字并赋值给根节点root->data;2.在中序序列中找到先序的第一个数字;3.中序左边的序列为根节点root的左子树(左递归),右边的序列为root的右子树(右递归)。代码如下:#includeusing namespace s...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5-06 21:10:23
阅读次数:
173
实验内容设计一个与二叉树基本操作相关的演示程序,要求实现以下功能:(1)创建二叉树。按照用户需要的二叉树,构建二叉树。(2)将创建的二叉树以树状形式输出。(3)分别以先序,中序,后序三种遍历方式访问二叉树。(4)输出二叉树的叶子结点以及叶子结点的个数。(5)输出二叉树的高度。存储结构设计本程序采用二...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5-02 19:30:03
阅读次数:
291
////计算二叉树的深度和宽度:深度:层数 宽度:各层最大节点数///关于二叉树问题,一般都要用到递归的方法。////算法:首先构造二叉树节点的结构;要创建二叉树,创建的过程,使用递归算法;其次,计算二叉树深度,也要递归;最难的一点是计算求出层次中的最大节点数,使用队列的方法#include #i....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4-29 13:11:19
阅读次数:
155
中根序列和后根序列重建二叉树描述我们知道如何按照三种深度优先次序来周游一棵二叉树,来得到中根序列、前根序列和后根序列。反过来,如果给定二叉树的中根序列和后根序 列,或者给定中根序列和前根序列,可以重建一二叉树。本题输入一棵二叉树的中根序列和后根序列,要求在内存中重建二叉树,最后输出这棵二叉树的前根序...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4-27 19:51:15
阅读次数:
191
如何在二叉树中定位结点的位置?
指路法定位结点:根据生活中的经历:左拐、右拐、左拐、、、
大致思路:
通过根结点与目标结点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这种方法可以避开二叉树递归的性质“线性定位”
C描述:利用bit位进行指路
#define BT_LEFT 0
#define BT_RIGHT 1
typedef unsigned long BT_pos;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4-25 16:41:39
阅读次数: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