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递归 '''递归调用: 在调用一个函数的过程中,直接或者间接调用了该函数本身''' 直接调用: 间接调用: 来个栗子: 递归的最大深度——997 递归函数如果不受到外力的阻止会一直执行下去。关于函数调用的问题,每一次函数调用都会产生一个属于它自己的名称空间,如果一直调用下去,就会造成名称空间占用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8-03-15 11:15:20
阅读次数:
125
这次的作业主要用到了单词查找树和深度优先搜索。 1.在深度优先搜索中,在当前层的递归调用前,将marked数组标记为true。当递归调用返回到当前层时,应将marked数组标记为false。这样既可以使访问完当前节点之后不会访问到达当前节点路径上的节点,又可以从其它路径上访问到该节点。 2.当词典中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8-03-15 00:35:12
阅读次数:
258
生成1~n的排列我们尝试用递归的思想解决:先输出以1开头的排列(这一步是递归调用),然后输出以2开头的排列(又是递归调用),接着是以3为开头的排列.....最后才是以n开头的排列。以1开头的排列的特点是:第一位是1,后面是2~9的排列。根据字典序的定义,这些2~9的排列也必须按照字典序排列。换句话说,需要“按照字典序输出2~9的排列”,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输出时,每个排列的最前面要加上“1”。这样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8-03-14 16:59:54
阅读次数:
134
例27:题目:用递归的方法将输入的字符,以相反的方式打印出来。程序分析:了解递归特性1.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结束条件2.每次进入更深一层递归时,问题规模相比上次递归都应有所减少3.递归效率不高,递归层次过多会导致栈溢出(在计算机中,函数调用是通过栈(stack)这种数据结构实现的,每当进入一个函数调用,栈就会加一层栈帧,每当函数返回,栈就会减一层栈帧。由于栈的大小不是无限的,所以,递归调用的次数过多,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8-03-12 00:00:50
阅读次数:
198
1. 垃圾回收 小整数对象池 Python对小整数的定义是 ,这些整数对象是提前建立好的; 在一个Python程序中,所有位于这个范围内的整数,使用的都是同一个对象; 单个字符共用对象,常驻内存; 大整数对象池 每一个大整数,均创建一个新的对象; 机制 单个单词,不可修改,默认开启intern机制,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8-03-11 14:40:44
阅读次数:
233
1、stackoverflow: 每当java程序启动一个新的线程时,java虚拟机会为他分配一个栈,java栈以帧为单位保持线程运行状态;当线程调用一个方法是,jvm压入一个新的栈帧到这个线程的栈中,只要这个方法还没返回,这个栈帧就存在。 如果方法的嵌套调用层次太多(如递归调用),随着java栈中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8-03-08 13:55:32
阅读次数:
133
排序思想:每次把排序区间的第一个元素作为基准,把此区间内比基准大的元素放在基准右边,比基准小的元素放在基准左边(从小到大排序)。 性能分析:(1)从空间复杂度方面。高速排序是递归的。每层递归调用时的指针和參数均要用栈来存放。递归调用次数与二叉树的深度一致。因此,在理想情况下,即每一趟排序都将记录序列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8-03-02 20:48:48
阅读次数:
182
高快省的排序算法 有没有既不浪费空间又可以快一点的排序算法呢?那就是“快速排序”啦!光听这个名字是不是就觉得很高端呢。 假设我们现在对“6 1 2 7 9 3 4 5 10 8”这个10个数进行排序。首先在这个序列中随便找一个数作为基准数(不要被这个名词吓到了,就是一个用来参照的数,待会你就知道它用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8-02-23 23:42:08
阅读次数:
205
1 // 该方法遍历指定目录下的所有文件 2 public static void listAllFiles(String mypath) { 3 // 实例化File对象 4 File file = new File(mypath); 5 // 判断该File对象是否是文件夹 6 if (file...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8-02-23 22:11:07
阅读次数:
190
思路:通过获取知乎某个大V的关注列表和被关注列表,查看该大V和其关注用户和被关注用户的详细信息,然后通过层层递归调用,实现获取关注用户和被关注用户的关注列表和被关注列表,最终实现获取大量用户信息。 一、新建一个scrapy项目 移动到新建目录下: 新建spider项目: 二、这里以爬取知乎大V轮子哥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8-02-16 13:57:59
阅读次数:
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