栈、堆、常量池虽同属Java内存分配时操作的区域,但其适用范围和功用却大不相同。本文将深入Java核心,详细讲解Java内存分配方面的知识。Java内存分配与管理是Java的核心技术之一,之前我们曾介绍过Java的内存管理与内存泄露以及Java垃圾回收方面的知识,今天我们再次深入Java核心,详细介...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08-05 10:54:29
阅读次数:
342
堆大小设置JVM中最大堆大小有三方面限制:相关操作系统的数据模型(32-bt还是64-bit)限制;系统的可用虚拟内存限制;系统的可用物理内存限制。32位系统下,一般限制在1.5G~2G;64为操作系统对内存无限制。我在WindowsServer2003系统,3.5G物理内存,JDK5.0下测试,最大可设置..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8-05 03:08:49
阅读次数:
217
1.java是如何管理内存的java的内存管理就是对象的分配和释放问题。(其中包括两部分) 分配:内存的分配是由程序完成的,程序员需要通过关键字new为每个对象申请内存空间(基本类型除外),所有的对象都在堆(Heap)中分配空间。释放:对象的释放是由垃圾回收机制决定和执行的,这样做确实简化了程序员的...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08-04 20:56:28
阅读次数:
413
先来解释一下闭包:1.闭包就是函数嵌套函数2.内部函数可以引用外部函数的参数和变量3.参数和变量不会被垃圾回收机制所收回( 垃圾回收机制就是用完变量之后就在内存中释放 )使用闭包的好处:1.希望一个变量长期驻扎在内存当中2.避免全局变量的污染3.私有成员的存在闭包的用法:1.模块化代码我们看一个闭包...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08-04 10:43:37
阅读次数:
251
(1)引用计数法
这是最经典和最古老的一种,它的工作原理是为每个对象配备一个计数器,只有这个对象被引用了,引用计数器就加1,当引用失效时,计数器减一,只要计数器为0,意味着不再被使用,于是该对象就可以被回收了。
优点:实现简单;
缺点:无法处理循环引用情况。即有应该被回收的垃圾对象A、B,他们互相引用,除此之外无其他引用,然而他们计数器值不是0,因此无法回收,从而造成内存泄漏。
(2...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08-02 18:31:14
阅读次数:
257
一、元数据在COM中所有组件信息都存储在类型库中。.NET中信息都存储在数据集中。一些COM组件有类型库,一些却没有(如VB编的,因为C++可以用IDL——接口定义语言表述接口和方法,而VB不行)。没有的话需要用C++头文件来表述接口和方法。二、释放对象.NET通过垃圾回收器释放对象。COM组件通过...
分类:
Web程序 时间:
2014-08-01 13:00:41
阅读次数:
224
java 垃圾回收步步深入01----整体印象
一.总体概念
1.垃圾收集:不再使用的内存空间应该被回收
2.在C/C++语言中,垃圾回收由程序员负责
3.在Java中,它提供了一种系统级线程跟踪存储空间分配情况,在JVM空闲时,检查并释放可被释放的存储空间。垃圾收集在Java程序运行中是自动收集的,程序员无法干预。
4.垃圾回收回收的是无任何引用的对象占据的内存空间而不是对象本身
5...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08-01 09:19:41
阅读次数:
256
栈、堆、常量池虽同属Java内存分配时操作的区域,但其适用范围和功用却大不相同。本文将深入Java核心,详细讲解Java内存分配方面的知识。Java内存分配与管理是Java的核心技术之一,之前我们曾介绍过Java的内存管理与内存泄露以及Java垃圾回收方面的知识,今天我们再次深入Java核心,详细介...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07-31 12:41:56
阅读次数:
369
Java栈与堆堆:顺序随意栈:后进先出(Last-in/First-Out). Java的堆是一个运行时数据区,类的对象从中分配空间。这些对象通过new、newarray、anewarray和multianewarray等指令建立,它们不需要程序代码来显式的释放。堆是由垃圾回收来负责的,堆的优势是可...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07-30 11:43:03
阅读次数:
315
相同:1,最后结果都是 释放不需要的空间,不同:assign(weak):直接赋值retain(strong):+1,引用一次 调用一次 retainrelease:-1copy:两个变量不共享内存,各有各的内存atomic:原子操作(多线程时使用)nonatomic:非原子操作@autorelea...
分类:
移动开发 时间:
2014-07-30 00:32:32
阅读次数:
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