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收集器与内存分配策略 概述 程序计数器,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随线程创建而产生,随线程销毁而消失,内存的分配和回收具有确定性,一般不考虑回收问题. 对象存活性判断 引用计数算法(Reference Counting) 特点: 在对象中添加一个引用计数器. 当有一个引用时,计数器加一;当一个引用失效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20-07-01 09:45:16
阅读次数:
54
Java线程池 基本概念 特点: 管理线程,避免增加和销毁线程的资源消耗。 提高响应速度。任务到达无需等待线程创建即可立即执行。 重复利用。 避免了线程数量膨胀导致的过分调度问题。 提供更多功能。可以添加更多功能,如延时定时线程池等。 线程池核心设计与实现 线程池的实现类为ThreadPoolExe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20-07-01 09:30:08
阅读次数:
59
在一个进程中,调用CreateThread或CreateRemoteThreadEx函数,在另一个进程内创建一个线程(因为不在同一个进程中,所以叫做远程线程)。创建的线程一般为Windows API函数LoadLibrary,来加载一个动态链接库(DLL),从而达到在另一个进程中运行自己所希望运行的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20-06-28 15:37:00
阅读次数:
83
线程池优势 线程池主要是控制运行的线程数量,处理过程中将任务放入队列,然后再线程创建后启动这些任务,如果线程数量超过最大数量,超出数量的线程排队等候,等待其他线程执行完毕,再从队列中取出来执行。 优势: 线程复用,控制最大并发数,管理线程。 降低资源消耗。通过服用利用已创建的线程降低线程创建和销毁造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20-06-28 13:05:38
阅读次数:
80
一、多线程1.概述多线程(multithreading),是指从软件或者硬件上实现多个线程并发执行的技术。就是在单个程序中同时运行多个线程来完成不同的工作。2.并发与并行并发: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个时间段内发生。并行: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同时发生)。3.程序、进程与多线程1)程序Java源程序和字节码文件被称为“程序”(Program),是一个静态的概念。2)进程是指一个内存中运行的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20-06-24 10:35:23
阅读次数:
66
多线程创建 在spring 中还可以注解支持创建 实例如下 1Thread 2Rundable 也可以尝试用lamda表达式的两种写法简化代码 3callable 4 线程池 5spring注解,一个注解就能异步的开线程帮我们操作,从而不用占用主线程(在loginManage类中) 然后想用的时候结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20-06-24 00:42:36
阅读次数:
75
如果你对多线程没什么了解,那么从入门模块开始。 如果你已经入门了多线程(知道基础的线程创建、死锁、synchronized、lock等,并不代表后面不讲,只是后面需要有基础才好深入),那么从juc模块开始。(点此跳转 ) 入门模块 基本概念解释 程序:静态代码,一串指令的集合 进程:资源分配的单位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20-06-21 15:37:16
阅读次数:
46
使用线程池的原因 多线程是为了用来最大化发挥多核处理器的处理能力,但是线程是不能无限创建的,当线程创建太多时,反而会消耗CPU与内存资源。 线程的创建与销毁是需要时间的,假如一个线程的创建时间加上销毁时间还要远大于服务时间时,是得不偿失的;线程需要占用内存资源,大量线程的创建会占用宝贵内存资源,可以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20-06-21 00:00:26
阅读次数:
97
pthread_create是类Unix操作系统(Unix、Linux、Mac OS X等)的创建线程的函数。它的功能是创建线程(实际上就是确定调用该线程函数的入口点),在线程创建以后,就开始运行相关的线程函数。 头文件: #include<pthread.h> 函数原型: int pthread_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20-06-19 16:10:58
阅读次数:
52
线程池的好处Java中的线程池是运用场景最多的并发框架,几乎所有需要异步或并发执行任务的程序都可以使用线程池。在开发过程中,合理地使用线程池,相对于单线程串行处理(SerialProcessing)和为每一个任务分配一个新线程(OneTaskOneNewThread)的做法能够带来3个好处。降低资源消耗。通过重复利用已创建的线程降低线程创建和销毁造成的消耗。提高响应速度。当任务到达时,任务可以不需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20-06-17 16:56:29
阅读次数: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