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app按home键退出的时候,只有最多5秒的时间做一些保存或清理资源的工作。但是调用beginBackgroundTaskWithExpirationHandler方法,可以最多有10分时间在后台运行。我们可以用这个时间来做清理本地缓存,发送统计数据等事情。AppDelegate.h#impo...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7-23 23:27:26
阅读次数:
141
当一个app按home键退出的时候,只有最多5秒的时间做一些保存或清理资源的工作。但是调用beginBackgroundTaskWithExpirationHandler方法,可以最多有10分时间在后台运行。我们可以用这个时间来做清理本地缓存,发送统计数据等事情。
AppDelegate.h
#import
@interface AppDelegate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7-23 21:47:35
阅读次数:
130
花了一天时间重读了一下这本书,这本书东西不深,普及读物,表示很欣赏。笔记一下吧:1.架构模式分层,分割,分布式(应用和服务,静态资源,数据和存储,分布式计算),集群,缓存(CDN,反向代理,本地缓存,分布式缓存),异步,冗余,自动化,安全2.核心要素a.性能指标:响应时间,并发数,吞吐量,性能计数器...
分类:
Web程序 时间:
2015-07-18 18:19:05
阅读次数:
113
实现前端缓存,除了自己创建js保存(参考:http://blog.csdn.net/clementad/article/details/46807641),还可以利用html5的storage方法。
HTML5 提供了两种在客户端存储数据的新对象:
localStorage:没有时间限制的数据存储,在同一个浏览器中,只要没被手动清理,第二天、第二周或下一年之后,数据依然可用。s...
分类:
Web程序 时间:
2015-07-11 16:51:53
阅读次数:
265
概述1. iOS开发中对数据进行本地缓存可谓家常便饭,小数据我们用plist文件或者归档缓存即可,即简单又方便。但对于一些列表一样的数据(数据量比较大)就要用到数据库了。2. 关于数据库,移动开发中肯定首选sqlite3。这是一款轻微型的嵌入式数据库,通过sql语句进行“增删改查”等数据操作。只是s...
分类:
移动开发 时间:
2015-07-11 11:45:13
阅读次数:
128
结论:1、开启nscd,通过Unixsocket获取解析,10万次解析5秒。2、开启nscd,通过内存cache直接获取解析,10万次解析0.06秒3、使用dnsmasq,通过udp获取解析,10万解析5秒,和通过Unixsocket方式的nscd性能持平。4、无缓存,10万次解析请求,遥遥无期。。。(抓包发现有明显的卡..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7-10 16:55:27
阅读次数:
327
1:缓存是什么?首先,看看没有网站没有接入CDN时,用户浏览器与服务器是如何交互的:
如果中间加上一层CDN,那么用户浏览器与服务器的交互如下:
客户端浏览器先检查是否有本地缓存是否过期,如果过期,则向CDN边缘节点发起请求,CDN边缘节点会检测用户请求数据的缓存是否过期,如果没有过期,则直接响应用户请求,此时一个完成http请求结束;如果数据已经过期,那么CDN还需要向源站发出回源请求(bac...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7-10 00:27:32
阅读次数:
191
一、YTKRequest继承自YTKBaseRequest类,用于单独封装所有responseData缓存代码。// 首先YTKRequest的代码如下:@interface YTKRequest : YTKBaseRequest//表示当前请求,是否忽略本地缓存responseData@prope...
分类:
Web程序 时间:
2015-07-07 00:52:52
阅读次数:
2863
本文要介绍的,是 HTML5 离线网络应用程序的特性,离线网络应用程序在 W3C 中的实际名称是 "Offline Web applications" ,也称离线缓存。当用户打开浏览器时,浏览器会将一个列表中指定的资源都下载并储存在本地。下次当用户再访问这个网络程序时,浏览器会自动引用本地缓存中相应...
分类:
移动开发 时间:
2015-06-26 14:47:22
阅读次数:
126
iOS开发之swift版异步加载网络图片 ? ? 与SDWebImage异步加载网络图片的功能相似,只是代码比较简单,功能没有SD的完善与强大,支持缺省添加图片,支持本地缓存。 ?????异步加载图片的核心代码如下: ?f...
分类:
移动开发 时间:
2015-06-25 23:07:11
阅读次数:
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