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者的效率比较:当比较次数较少时,效率一样;当比较次数较多时,发现ifelse的速度更快,应该是其汇编指令更少的原因。if else的汇编代码如下:三目运算符代码如下: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7-09 17:55:22
阅读次数:
267
这里脱壳的程序是吾爱破解培训的作业2,相较于作业1稍微要强一点,但是只要掌握了脱壳的ESP定律,脱这个Nspack壳并不难,不过还是蛮有意思的。
1.使用查壳软件对加壳的程序进行查壳。
使用PE Detective查壳的结果:
使用DIE查壳的结果:
2.OD载入程序进行脱壳操作
OD载入以后,被加壳程序的入口点的汇编代码,如图。很显然,加壳程序载入OD以后,发现...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7-09 16:17:10
阅读次数:
169
作者:Fly2015
对于FSG壳,之前没有接触过是第一次接触,这次拿来脱壳的程序仍然是吾爱破解论坛破解培训的作业3的程序。对于这个壳折腾了一会儿,后来还是被搞定了。
1.查壳
首先对该程序(吾爱破解培训第一课作业三.exe)进行查壳:
很遗憾,这次DIE也不行了,不过没事。
2.脱壳
OD载入该加壳的程序进行分析,下面是入口点的汇编代码: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7-09 16:14:34
阅读次数:
266
C#可不可以嵌入汇编 可以 在我眼中C#作为一个介于中上层语言是不可能不可以
置入汇编代码的 为什么会被我认为中上层语言呢 从C#保留指针就可以看出 我知
道有很多人一定不会相信C#可以使用汇编代码 不过C#会比较麻烦C#不可以直接
内联汇编(inline-hook)准确的说C#只可以使用(auto-asm)动态汇编 这种技术不是
C#独有的 易语言、VB、C++ 三种语言都可以 不过动态...
ARM 汇编代码中几乎处处都在使用寄存器,寄存器是处理器特有的用来暂存指令、数据和地址的高速存储单元。比如,高级语言中的变量,到了汇编中,其值可能就保存在某个寄存器中。上述代码中的R0、R2、SP都是ARM寄存器。ARM 处理器共有31个通用寄存器和6个状态寄存器。不过,在某一处理器模式下都是使用其...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7-07 10:56:09
阅读次数:
113
一个简单c程序分析一个简单的c程序main.c如下图:用命令gcc–S–omain.smain.c-m32编译成汇编文件。在汇编文件中有许多的虚指令并不会形成机器指令,为了使分析简单我们把大部分去掉:得到如下图所示:栈的介绍APUE中指出每一个c程序,都有一个独立的地址空间,在内存中的典型布局如下:...
分类:
系统相关 时间:
2015-07-06 15:32:12
阅读次数:
248
作者:郭嘉
邮箱:allenwells@163.com
博客:http://blog.csdn.net/allenwells
github:https://github.com/AllenWell所谓的原生程序指的是用C/C++编写的程序,下面来详细演示一下原生程序是怎么一步步生成汇编代码的。这里编译的是一个简单的hello.c程序,如下所示:#include int mai...
分类:
移动开发 时间:
2015-07-06 14:16:35
阅读次数:
296
C++是一种面向对象的高级语言,但是由于其基于C语言发展而来,因此其内在原理和C语言如出一辙,于是就来看看C++程序翻译成汇编代码是啥样的(在x86 linux环境下,使用g++ 翻译得到的结果),采用了C++11新标准,因此可以顺路看一下C++11中的mov语义究竟是如何实现的
一、关于汇编的一点基础:(详细的汇编语法可以参考汇编教材)
addr v...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7-04 13:59:45
阅读次数:
189
我们编写的汇编程序还是不够底层,CPU都是对机器码进行操作的,所以还需要用汇编器将汇编代码转换成机器码才能被CPU处理。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说分析ARM机器码的方法。 对编译连接之后得到的ELF进行反汇编:arm-linux-objdump 查看得到的反汇编代码。这里如果想同时看到汇编代码和机...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7-01 21:52:08
阅读次数:
665
由于汇编语言比C++更接近硬件底层,所以在性能要求高的程序中往往可以采取在C++代码中嵌入汇编的方式来给程序提速。
在VC中可以简单的通过
__asm
{
//在这里添加汇编代码
} 来实现。下面通过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来看汇编交叉编译和直接的C++代码之间的性能差距,代码和运行结果如下:
#include
#include "time.h"
#define NumberOfC...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6-30 22:02:47
阅读次数: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