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因
(1)也许我们非常熟悉Windows下的VC6.0 和 CodeBlocks的调试工具 —— 界面化的调试,但是你是否想过你的每一个按键或者快捷键的背后指令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Linux的gcc动态调试工具GDB
(2)程序调试无非就是:debug(gcc -g -o target source);设置断点(b n);观察变脸(info locals);观察特定值(print ex...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5-10 12:58:35
阅读次数:
200
4.3.2 Linux32环境下函数的返回地址
编译、链接、执行程序buffer_overflow.c,并关闭Linux的栈保护机制,参见截图:
下面用gdb调试程序:
在foo函数的入口、调用strcpy函数处和foo返回处设置断点:
继续运行,找到函数的返回地址:
buff的起始地址B到保存函数的返回地址A之间的偏移:
A-B=0xbffff29c-...
分类:
系统相关 时间:
2015-05-07 18:59:56
阅读次数:
367
现在程序的main函数中sleep足够长的时间,确保自己能够在改时间内完成附加到进程的操作,但是这个时间也不能太长(一般小于20s),因为windows服务如果太长时间没有进入start函数就会启动失败。然后在需要的地方设置断点,设置好之后最好重新编译一次。重新编译完成之后,在windows的服务中...
如果一个类有3个方法,就在3个方法的前面设置断点,总共就3个断点,然后进入Debug调试,
一直按F6(Step Over)他会在方法那里直接进入方法而不需要你按F5(Step Into)
或者你只是在第一个方法那里设置了一个断点,那么在调试时要进入方法就需要按F5(Step Into)来进入方法。
package args参数问题;
/*
* 思考题1:看程序写结果,然后分析为什么是这...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5-03 09:23:53
阅读次数:
157
启动GDB后,首先就是要设置断点,程序中断后才能调试。在gdb中,断点通常有三种形式:断点(BreakPoint): 在代码的指定位置中断,这个是我们用得最多的一种。设置断点的命令是break,它通常有如下方式:break 在进入指定函数时停住break 在指定行号停住。break +/-offse...
分类:
数据库 时间:
2015-04-28 13:47:51
阅读次数:
200
改配置, 设为只有一个work线程.1. 查看所有线程的bt状态(每个线程运行到何处了)thread apply all bt2. 根据1中的信息, 找到work线程, attach上去thread 3. 设置断点b 4. 运行到断点c然后是客户端发送请求5. 下一步n
分类:
数据库 时间:
2015-04-27 23:31:30
阅读次数:
169
一、Linux进程调度时机进程状态转换的时刻:进程终止、进程睡眠;当前进程的时间片用完时(current->counter=0);设备驱动程序;进程从中断、异常及系统调用返回到用户态时。二、实验截图可以看见,当我们设置断点后,会发现它总是在不停地调度,并且似乎在循环着什么。很有可能是0号进程和ini...
分类:
系统相关 时间:
2015-04-27 00:23:03
阅读次数:
217
声明:博客内容引用的是陈先生的博文,原文链接http://blog.csdn.net/haoel/article/details/2879。由于原博文没有目录,不方便查询,所以特此把原博文整理成带目录版的。
一、设置断点(BreakPoint)
我们用break命令来设置断点。正面有几点设置断点的方法:
break
在进入指定...
分类:
数据库 时间:
2015-04-25 16:42:18
阅读次数:
170
CI 中session失效问题解决
1.检查配置文件config.php中
$config['cookie_domain']= ".dahong.com"
是否设置正确,而且最后面不要加 "/"
2.检查 memcache服务是否成功开启
如果是放入数据库,检查表中记录是否更新
3. 关于memcache的函数设置断点,检查
是...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4-19 21:27:33
阅读次数:
146
1. 调试步骤:A.定位逻辑错误的错误点,设置断点B.启动调试—DebugC.单步执行(F5单步进入,F6单步跳过),观察变量(variables)D.修改2. 调用方法A.方法返回一个值B.方法不返回一个值C.方法抛出一个异常给方法的调用者3. 组成方法签名的部分A.访问修饰符(public公用的...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4-18 14:22:25
阅读次数: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