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指针作为函数的参数进行传递时,实际上本质上是安置传递,即将指针进行了一份拷贝,在函数的内部对这个指针的修改实际上就是对一个在函数内部的那个局部变量的修改。这点事和引用不同的,引用实际上是在参数传递时,将实际变量的地址传了进去,在函数内部访问这个变量时,实际上是使用间接访问的方式来进行了的,所以实际...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5-09 22:07:49
阅读次数:
144
*,& 在指针操作中的意义(1)*大家都知道在写int *p 时,*可以声明一个指针。很少人知道*在C/C++中还有一个名字就是“解引用”。他的意思就是解释引用,说的通俗一点就是,直接去寻找指针所指的地址里面的内容,此内容可以是任何数据类型,当然也可以是指针(这就是双重指针,后面将会讨论)。需要注意...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5-07 16:07:29
阅读次数:
108
在大一刚开始学习C的我们也许并没有真正的理解数组与指针,其实C的精华部分便是指针与内存的分配这一块。那是充其量我们能够知道数组与指针肯定不是完全等价的,相同点就是:对数组的引用总是转化为对指针的引用,而不同点呢就是数组名是常量而指针是变量仅此而已,随着我们资历不断的提升,我们么更加进一步的去理解它,...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3-04 18:32:09
阅读次数:
152
做Leetcode上面的题目时,遇到二叉树的问题,想要用一个二叉树进行验证,每次构造二叉树都很麻烦,特此写一个构造函数。
1.用数组构造二叉树
void treeNodeConstructor(TreeNode *&root, int data[],int n,int index){//此处root一定要加&,为对指针的引用
/*
data为存储节点数据的数组,n为data数组的长度,in...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2-10 15:27:06
阅读次数:
179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a=1;
int *p=&a;
int * & t=p;//引用简单点说就是一个变量的别名,它的本质是一个指针,t和p都是指向同一个变量,当t的内容变了的时候,p也跟着变
cout
return 0;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5-01-17 12:43:26
阅读次数:
98
传递指向指针的引用假设我们想编写一个与前面交换两个整数的 swap 类似的函数,实现两个指针的交换。已知需用 * 定义指针,用 & 定义引用。现在,问题在于如何将这两个操作符结合起来以获得指向指针的引用。这里给出一个例子: // swap values of two pointers to int ...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5-01-11 21:35:56
阅读次数:
289
展示一下使用指针的指针和指针的引用修改传递给方法的指针,以便更好的使用它。(这里说的指针的指针不是一个二维数组)为什么需要使用它们当我们把一个指针做为参数传一个方法时,其实是把指针的复本传递给了方法,也可以说传递指针是指针的值传递。如果我们在方法内部修改指针会出现问题,在方法里做修改只是修改的指针的...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11-24 11:36:20
阅读次数:
214
原文出处复习数据结构的时候看到指针的引用,两年前学的细节确实有点想不起来,于是查了一下网上的资料,并且自己实践了一下,总结了一句话就是:指针作为参数传给函数,函数中的操作可以改变指针所指向的对象和对象的值,但函数结束后还是会指向原来的对象,若要改变,可用指针的指针或者指针的引用。 ps:对原po的....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11-16 14:32:42
阅读次数:
236
对于一个普通的对象来说,如果实现Cloneable接口,并重写clone方法可以实现对象的深拷贝。
但是对于List/Set等集合来说不管是用集合的clone方法还是对象的clone方法都是浅拷贝,即指针的引用,如果要实现java集合的深拷贝必须将对象实现Serializable接口后写一个深拷贝方法才行。
import java.io.ByteArrayInputStream;
import...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11-07 20:48:36
阅读次数:
310
C++之研究——指针和引用VB中的函数或过程的參数有2种传递方式:一种是值传递;一种是引用传递。分别用keywordByVal和keywordByRef指出。假设參数是以引用传递的话,函数或过程内部就能够靠这个引用參数来改变外部变量的值。在C语言中,假设要实如今函数内部改变外部变量的值的话,就应该传...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9-24 21:29:07
阅读次数: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