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矩阵的非零个数和位置在操作过程中变化大时,就不宜采用顺序存储结构来表示三元组的线性表。例如,在作“将矩阵B加到矩阵A上”的操作时,由于非零元的插入或删除将会引起A.data中元素的移动。为此,对这种类型的矩阵,采用链式存储结构表示三元组的线性表更为恰当。在链表中,每个非陵园可用一个含5个域的结点表...
分类:
编程语言 时间:
2014-06-06 15:38:15
阅读次数:
389
wcf通过xml文件配置终结点什么的感觉有点小麻烦,个人还是觉得用代码形式配置比较好,当然在发布的时候可能会比较麻烦,需要重新编译。。。下面将wcf
service寄宿在控制台应用程序中并配置终结点:using (var host = new ServiceHost(typeof(Service1)...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6-06 09:49:18
阅读次数:
245
New Document
相关读书笔记、心得文章列表一、结点类型XPath中有七种结点类型:元素、属性、文本、命名空间、处理指令、凝视以及文档节点(或成为根节点)。文档的根节点即是文档结点;相应属性有属性结点,元素有元素结点。二、经常使用路径表达式表达式描写叙述nodename...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6-06 08:38:48
阅读次数:
338
示例代码注重这里p1的作用以下代码是用尾插法添加结点#include #include #define
N sizeof (STU)typedef struct stu{ int num; char name[20];} STU, * PSTU;PSTU
creat (PSTU head)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6-05 19:49:50
阅读次数:
351
线段树的一些基本应用,就是函数写了很多,有点繁琐。以每个物品的单价建树,刚开始写了个裸的想水过去直接MLE了,然后又离散化了下。离散化单价后建树,lz数组用来清零,s数组保存结点所含物品个数,co数组保存结点所含物品的所有花费,以找第k大的方式找到第n个物品所在的结点位置i,求出前i-1个结点所包含...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6-04 14:57:59
阅读次数:
384
堆是一个完全二叉树,树中每个结点对应于原始数据的一个记录,并且每个结点应满足以下条件:非叶结点的数据大于或等于其左、右孩子结点的数据(若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则要求非叶结点的数据小于或等于其左、右孩子结点的数据)。由堆的定义可看出,其根结点为最大值,堆排序就是利用这一特点进行的。堆排序过程包括.....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6-02 21:00:35
阅读次数:
257
typedef struct node//该结构体代表一个结点{ int data;
//结点的数据域 struct node *next; //结点的指针域}lnode,*linklist;
//定义一个结构体变量和指向结构体的指针//用头插法创建一个链表linklist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6-02 05:50:31
阅读次数:
341
完全二叉树
定义:深度为k,有n个结点的二叉树当且仅当其每一个结点都与深度为k的满二叉树中编号从1至n的结点一一对应时,称为完全二叉树。
特点:叶子结点只可能在层次最大的两层上出现;对任一结点,若其右分支下子孙的最大层次为l,则其左分支下子孙的最大层次必为l 或l+1
满二叉树:
定义:一棵深度为k,且有2的(k)次方-1个节点的二叉树
特点:每一层上的结点数都是最大结点数
...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6-01 15:43:44
阅读次数:
206
线性表
线性表分为链表和顺序表
链表按有无头结点分为有头结点链表和无头结点链表,按是否循环分为循环链表和非循环链表,按是否双向分为单向链表和双向链表
1。不带头结点非循环单链表
2.带头结点非循环单链表(头结点的值域是没有意义的)
3.不带头结点循环单链表
4.带头结点循环单链表(尾节点的下一个节点指向第一个值域有意义的节点)
5.不带头结点非循环双向...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6-01 13:00:46
阅读次数:
329
详细看:http://blog.csdn.net/lyy289065406/article/details/6645852
简单说一下:每个物品是一个结点,边的权值是,edge[u][v]的值表示用物品u换物品v的价格
一开始所有物品都置为原价,即所有dist[i]为原价,用dijkstra算法,算出0点(啥物品都没有)到各点的最短距离,求出dist[1]即为花费
枚举每个物品的等级为这条交...
分类:
其他好文 时间:
2014-05-31 23:10:48
阅读次数:
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