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kfs.ext4 就是调用的mke2fs命令的。
一般创建文件系统,直接用mke2fs即可,可以接很多的参数。
mke2fs命令
-c 格式化时候检查坏块【速度会很慢,不建议使用该参数】
-t 跟格式【ext2|ext3|ext4】
-L 后面跟卷标【labelname】
-b blocksize 块大小【常用的有1024、2048、4096】
-g blocks-per-group 每个块组有多少个块组成
-G 直接定义该分区上块组的数量
-i 为数据空间中每多少个字节创建一个inode;此大小不应该小于block的大小;
-I 定义inode大小
-N 定义inodes的数量
-j 启用日志功能,相当于-t ext3 【mkfs.ext3=mke2fs -j=mke2fs -t ext3=mkfs -t ext3】
-m 保留给管理员使用的数据空间百分比【直接用整数表示,如-m 3 表示保留3%的空间给管理员】
-U 指定UUID【一般不用,系统自动生成的即可】
-O XXXX 启用指定特性
-O ^XXXX 关闭指定特性
【-O的特性有如下:mke2fs -O 设备名 [ -b block-size ] [ -L volume-label ] [ -n ] [ -q ][ -v ] external-journal [ blocks-count ]】
1.
# blkid工具
blkid /dev/sdb1 # 查看分区LABEL、UUID信息
blkid -L "LABEL" # 根据卷标来查找分区
blkid -U "UUID" # 根据uuid号来查找分区
2.
# e2label工具 【改变卷标label】
格式:e2label DEVICE [new-label]
e2label /dev/sdb2 "DEMO2" #修改卷标
3.
# tune2fs 工具 【修改文件系统的参数,djust tunable filesystem parameters】
参数用法:
tune2fs [ -l ] [ -c max-mount-counts ] [ -e errors-behavior ] [ -f ] [ -i
interval-between-checks ] [ -j ] [ -J journal-options ] [ -m reserved-
blocks-percentage ] [ -o [^]mount-options[,...] ] [ -r reserved-blocks-
count ] [ -s sparse-super-flag ] [ -u user ] [ -g group ] [ -C mount-
count ] [ -E extended-options ] [ -L volume-name ] [ -M last-mounted-
directory ] [ -O [^]feature[,...] ] [ -T time-last-checked ] [ -U UUID ]
device
-l /dev/sdb1 # 查看分区的详细参数信息【超级块等】
-L new-label # 修改卷标名
-j # 启用日志功能【将ext2升级到ext3】
-m 数值 # 修改保留给管理员使用的磁盘百分比
-U new-uuid # 修改UUID
-o [options] # 调整文件系统默认的挂载选项
-O [^]feature] # 文件系统属性启用或禁用
例如 tune2fs -O ^has_journal /dev/sdb1 # 这样就取消了文件系统的日志记录功能, blkid /dev/sdb1可以看到文件系统变成了ext2类型了】
4.
dumpe2fs 工具【列出文件系统的具体信息,dump ext2/ext3/ext4 filesystem information】
不加任何参数,显示所有的详细信息
-h # 只显示超级块的信息
5.
fsck命令【文件系统检测,file system check】
fsck后面可以接分区名,挂载点,UUID,LABEL
fsck.ext3|ext4... 分区
或者fsck -t ext3|ext4... 分区
注意:fsck -t 指定的文件系统类型必须和原来磁盘上文件的文件系统类型一致。
fsck -a # 自动修复错误
fsck -r # 交互式修复错误
6.
e2fsck命令【ext类的文件系统专用的检测修复工具】
-p 自动修复
-f 强制修复
-y 自动回答为yes
-f 强制检查
Note:
mans手册里面,建议先卸载分区,再执行e2fsck命令。
原文地址:http://lee90.blog.51cto.com/10414478/1688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