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近距通信技术比较
和传统的近距通讯相比,近场通讯(NFC)就有天然的安全性,以及连接建立的快速性,具体对比如下表:
表2.1 通讯参数对比表
|
NFC |
蓝牙 |
红外 |
网络类型 |
点对点 |
单点对多点 |
点对点 |
使用距离 |
≤0.1 |
≤10 |
≤1 |
速度 |
106kbps |
212kbps |
424kbps |
建立时间 |
<0.1s |
<6s |
<0.5s |
安全性 |
具备,硬件实现 |
具备,软件实现 |
不具备,IRFM时除外 |
通信模式 |
主动-主动/被动 |
主动-主动 |
主动-主动 |
成本 |
低 |
中 |
低 |
RFID:
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利用无线电波进行通信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基本原理是通过读头和黏附在物体上的标签 之间的电磁耦合或电感耦合进行数据通信,以达到对标签物品的自动识别。自动识别是指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通过被识别物品和识别装置之间的接 近活动,自动获取被识别物品的相关信息,并提供给后台计算机处理系统来完成相关后续处理的一种技术。
RFID的主要频段有:125kHz,134.2kHz,13.56MHz,860-960 MHz,2.45GHz和5.8GHz。不同工作频率的RFID系统工作距离各有不同,应用领域也有差异。低频段(LF,125kHz,134.2kHz)的RFID系统主要用于动物识别,工厂数据采 集等;高频(HF,13.56MHz)的RFID系统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广泛应用于门禁,智能交通等方面,LF和HF频段应用电感耦合方式工作,一般工作 距离较小;超高频段(UHF,860-960 MHz)的RFID系统电子标签有效工作距离可以达到3-6米,适用于物流,供应链等领域。微波频段 (2.45GHz和5.8GHz)则应用于集装箱管理和公路收费,UHF和微波频段应用电磁耦合方式工作,工作距离较远。
与RFID一样,NFC信息也是通过频谱中无线频率部分的电磁感应耦合方式传递,但NFC使用一种近场磁场耦合(通常采用磁性薄膜贴合FPC方式)天线,使用13.56Mhz波长,且读写距离很短。首先,其传输范围比RFID小,RFID的传输范围可以达到几米、甚至几十米,但由于NFC采取了独特的信号衰减技术,相对于RFID来说NFC具有距离近、带宽高、能耗低等特点[12]。
NFC与RFID技术兼容,RFID更多的被应用在生产、物流、跟踪、资产管理上,而NFC则在门禁、公交、手机支付等领域内发挥着巨大的作用[13]。
和传统的近距通讯蓝牙、红外相比,近场通讯(NFC)就有天然的安全性,以及连接建立的快速性,具体对比如(表2.1):
蓝牙4.0不同于之前必须有收发信机的蓝牙版本,可以选择三种:仅发射机模式,仅接收机模式,收发信机共模式。
射频方面,发射功率被控制-20 dBm ≤ PAVG ≤ +10 dBm EIRP(天线增益假设为0dBi)范围内,没有之前蓝牙功率级别的概念,也比之前的经典蓝牙的最高发射功率20 dBm的定义减少了10dB,接收机灵敏度≤-70dBm在误码率为0.1%情况下。工作范围可大于10米,只使用GFSK一种调制方式,调制指数在0.45-0.55之间,跳频工作,1 Mbps传输速率。有40个信道带宽为2M的信道,比经典蓝牙1M的带宽增加了一倍,根据香农定律,在一定的传输速率下,可以增加信道带宽从而来降低对信噪比的要求,所以这也是蓝牙4.0低功耗的原因之一。若以BR/EDR的发射功率为单位 1 来对比的话,则15.4+ZigBee的发射功率为0.6,蓝牙4.0的发射功率为0.1。此外使用专门的3个广播信道,快速连接,深度睡眠,增加调制指数等,来降低蓝牙功耗增强抗干扰性,故蓝牙4.0也被叫做低耗蓝牙。
信道结构方面,使用2种信道,广播信道和数据信道。广播信道使用了射频信道号为0,12,39的信道,频率为2402,2426,2480,作为一种固定的广播信道,用于对未连接设备之间发送广播数据,连接建立,发现远程设备,并且可以在发送广播数据时可以根据周围干扰情况减少广播信道数,在三个广播信道进行跳频,所有的设备共同分享这三个广播信道进行广播数据。数据信道使用37个信道作为动态的跳频信道发送应用数据,用于登记,数据,应答,链路结束等作用。对于蓝牙4.0的设备,在工作的时候使用一样的物理信道,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收发信机需要在同样的时间跳到同样的物理信道。
无线433MHZ频段的传输特点是:433MHZ是我们国家的免申请段发射接收频率,可直接使用不需要管理,433频段抗干扰强,并支持各种点对点,一点对多点的无线数据通讯方式,具有收发一体、安全隔离、安装隔离、使用简单、性价比高、稳定可靠等特点,只要发射功率足够大,长距离传输时没有问题的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hhudata/p/4772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