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
《国富论》-亚当·斯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推荐理由
《国》是一本非常通俗易懂的经济书籍,用简单的语言讲解从个体,到小型市场,再到国家和政府的经济结构和规律。虽然亚当·斯密的一些观点在现代经济学中已经淘汰,但大部分依然使用。更重要的是,作者用通俗的语言和简单的生活实例中总结出普适的规律,这个探索过程,让我由衷的敬佩。我也经常让我思考:为什么我也从小到大生活在市场经济里,却对周围的种种经济规律没有深入的理解,只把它当作空气一样透明和理所当然。
内容简介
这本书的论点很分散,以至于想使用七八句话来总结全书变成了不可能。无奈只能在此列举一下第一卷的内容:
- 劳动分工会提高生产力,这种提高来源于三种原因:
- 工人熟练程度的提高;
- 节约了从一种工作到另一种工作的转换时间;
- 简单的工作可以交给机器做。
- 分工来源于“互通有无,物物交换”的倾向。当人们在物物交换过程中发现,生产单一品种并通过交换来获得其他物品,能最大化自己的收益的事后,分工便渐渐形成了。
- 市场的大小限制了分工的程度,由于市场小,它不具备把一个人消费后剩余的劳动产物任意换取他人劳动产物的能力。
- 频繁的交易诱导了货币的产生,因为物物交换是在太他妈麻烦了,必须找一个易于衡量、性质稳定、便于携带的没接作为货币。
- 商品的价格由劳动者的工资和资本利润组成。
- 劳动者的工资。虽然雇主极力压低工资,但有一个最低限度:工资必须足以维系劳动者的生活,并且大多数情况下还必须维系劳动者一家人的生活。除此之外,劳动者的工资跟国家的绝对经济实力无关,却与经济的增长速度息息相关,因为增长的社会劳动者需求更迫切。
- 资本的利润。当一个行业的资本被大量投入的时候,会提高工资,降低利润(是不是像极了现在的互联网?)。
- 用于不同用途的劳动和资本其所有利与弊在同一地区肯定完全相同或者不间断地趋于相同。假如在同一个地区内有某一用途显著优于或者差于其他用途,那么在之前一种情况之下许多人就会涌进那一种用途,而在后一种情况之下,许多人就会离开那一种用途。这样那种用途的利益时间不长便会回归到和其他用途的利益相等的水平。(我觉得这一点不完全正确,这个 趋于相同的过程比较漫长,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必然又有一些新产生的市场和职业带来利润的差异。这样,在一个动态的过程里,始终存在不同行业间的利润或工资差异)
- 职业性质在哪些方面引起了收入的不平等:
- 职业本身的舒适性
- 职业的易学性,或者学习困难,或者费用昂贵。
- 职业的长久不变性或者易变性。
- 所需要担负责任的大小。
- 职业成功的可能性。
- 土地的租金取决于在这块土地上的劳动能带来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