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RAID概述
RAID是英文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即为“独立磁盘冗余阵列”,或简称为磁盘阵列。简单的说,RAID是一种把多块独立的物理硬盘或者分区按照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使其在逻辑层面形成统一的一个硬盘组,从而提供比单个硬盘更高的存储性能和提供数冗余的技术。组成磁盘阵列的不同方式称为RAID级别(RAID Levels),注意级别的不同只是表示其组成结构不同,而无性能优劣之分。
二、RAID分类
RAID的实现方式分为硬RAID和软RAID两种,通过用硬件来实现RAID功能的就是硬RAID,主要是通过扩展卡或电脑主板集成等硬件实现。
外接式磁盘阵列:通过扩展卡提供适配能力
内接式RAID:主板集成RAID控制器
通过软件使用CPU来完成RAID的称为软RAID,软件RAID占用CPU资源较高,绝大部分服务器设备是硬件RAID。
三、各级别特性
此处仅对常用的几个RAID级别做介绍:RAID-0, RAID-1, RAID-5……
1)RAID0
依据“条带”先将数据data分成n等份,然后再将数据依序放入各个磁盘中;
读、写性能提升;
可用空间:min*N(注释:N代表磁盘数量,min表示最小磁盘的容量)
无容错能力
最少磁盘数:2, 2+
2)RAID-1:
在并行读写数据的同时,将原数据进行了完整的镜像备份,即1份数据变成了2份;
读性能提升、写性能略有下降;
可用空间:1*min(S1,S2,...)
有冗余能力
最少磁盘数:2, 2+
3)RAID-5:
数据的写入类似于RAID0,迥异之处在于,RAID5在数据写入的过程中,在每块磁盘还加入了一个同位检查数据(parity),这个数据会记录其他磁盘的备份数据,用于担忧磁盘损毁时的计算回复;
读性能提升、写性能可能需要计算parity的原因略有下降
可用空间:(N-1)*min*N
有容错能力:1块磁盘
最少磁盘数:3, 3+
4)混合类型
4.1) RAID10:
读、写性能提升
可用空间:N*min/2
有容错能力:每组镜像最多只能坏一块;
最少磁盘数:4, 4+
4.2)RAID01:
读、写性能提升
可用空间:N*min/2
有容错能力:每组硬盘最多只能能坏2块;
最少磁盘数:4, 4+
ps:
创建一个可用空间为10G的RAID5设备,要求其chunk大小为128k,文件系统为ext4,有一个空闲盘,开机可自动挂载至/backup目录;
A:解题流程:fdisk创建分区>=4个(系统类型调整为fd)à利用patx(centos6)命令让内核重读磁盘分区(/proc/partitions)à利用fdisk –l查看分区是否成功à利用mdadm 命令创建RAIDàmke2fs格式à开机自动挂载(blkid查UUID写入/etc/fstab)
~]# mdadm -C /dev/md0 -a yes -l 5 -c 128 -x 1-n 3 /dev/sda{5,6,7,8}
本文出自 “蜗牛” 博客,请务必保留此出处http://zhangwj.blog.51cto.com/10609913/1691256
原文地址:http://zhangwj.blog.51cto.com/10609913/169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