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style blog http color 使用 strong
程序员生存定律这系列的目录在这里:程序员生存定律--目录
喜欢从头瞄的,可以移步。
------------------------------------------------------------------------------
性格决定人缘,而人缘影响沟通成效,最终影响一个人的表达力。想成为一个道德完美的人是非常困难的,但只要稍微注意,去除一些谁都厌烦的性格缺陷还是可能的。
在《红楼梦》第八十二回里有一小段对话很有意思:
袭人道:“你还提香菱呢,这才苦呢,撞着这位太岁奶奶,难为她怎么过!”把手伸着两个指头道:“说起来,比他还利害,连外头的脸面都不顾了。”黛玉接着道:“他也够受了,尤二姑娘怎么死了。”袭人道:“可不是。想来都是一个人,不过名分里头差些,何苦这样毒?外面名声也不好听。”黛玉从不闻袭人背地里说人,今听此话有因,便说道:“这也难说。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
最末一句鲜明的体现了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性格差异。如果是薛宝钗估计会讲,姐妹们需要互相扶持。从《红楼梦》的故事里也可以看到这两种人格会导致的不同结局。
这对我们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我们可以抽象出一个极其绝对的场景:
两个人作为一个团队而存在的时候,如果张三无求于李四,或者张三具有绝对的控制权,那么张三不需要和李四做沟通,只要保持沉默或者命令也就足够。否则的话,两者就需要协作,进行更多的交流,今天是你帮助我一点,明天是我帮助你一点,这样彼此工作上都可以有比较好的进境。
以程序员的工作状况来看,期望东风压倒西风式的绝对控制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把自己封闭在某个独立的领域里(比如算法),达到绝对高度,做孤狼型的人倒是可能,但终究罕见。而与人协作,从他人那里获得更多的支持并取得成绩这一事情则需要人情练达。
走纯粹技术路线的程序员之间不需要很多这方面的考量,但程序员也是人,一点情商也不要也是不可能的。
想象一个很常见的场景:
张三和李四同时加入公司,张三的水平高一点,因此李四在遇到程序问题时,总是会问到张三,而张三也总是很热心的给予帮助。有一天,张三有事,下午要请假半天,但有一个功能还没有对应掉。这时张三找到李四请他帮忙。但李四头也不回地说:没空,你自己解决吧。
这种情境下,一般来讲张三会愤怒,在可做可不做的时候会拒绝向李四提供帮助。李四不是不能拒绝,但他应该认识到自己欠人人情,拒绝的时候需要诚恳的表示歉意,解释一下自己的困难。
李四如果持续自己的做事风格,可以想见他会越来越被孤立,也许他的技术能力不断提高,但对他的评价则会下浮。除非有一天他达到了一种别人只能仰望的地步,事情也许会有变化。如果李四想往管理方向发展,那么影响就更为致命,这种行事方式几乎堵死了自己取得成绩的可能性。
对于程序员而言,在这个上面需要注意的点并不多,也不需要把自己搞的很累,但有几条传统的智慧还是要的:
傲气与狂妄的差别
程序员是需要有点傲气的,一点傲气都没有的程序员往往就会失去对技术的追求并失去对自己的信任。这在技术上是很致命的。
但狂妄则是走向灭亡的前兆,要引起警觉。傲气的人会坚持自己的看法,在没有事实和逻辑支撑时绝不轻易认输;但狂妄的人则会在坚持自己的同时贬低甚至羞辱他人。傲气的人大致知道自己骄傲的边界,能够在工作中找出自己的位置;狂妄的人则眼里只有自己,认为公司的规则、所有的同事都得围着自己转。
一旦一个人由傲气转向狂妄,那必然会人嫌狗不爱,这样一来这个人能创造的价值往往会降低,但他的索取却会因为狂妄而不断增加,这就为未来可能的悲剧打下了伏笔。
中国古代的钱币外形是圆的,但中间则是一个方空,这可以是一种很有含义的隐喻。全无个性的人往往是平庸的,但在那里都张扬个性的人往往是痛苦的。因为公司必然有自己的规则和文化,而这种规则和文化并不会因为某个人而突然发生变化。
我们可以强调职业精神,说拿了钱必须干活,个性完全不关键,但只有这个是不够的。这里面必须把握一种限度,在这种限度下,不只要拿了钱干活,还要努力适应选定的公司。而一旦超过这种限度,那则意味着需要尽快离开,而不是继续的抱怨。这时有两个关键点需要被认识到:一是天下间没有完美的公司;一是要知道那类事情需要顺应。
2012年CSDN转过一篇Facebook员工对公司的抱怨,其中的几条非常特别:
l Zuck的过于关注。既然都成为上市公司了,作为公司的CEO,你主要接头的应该是:投资者、分析师、博学者等。但你仍然和我们这些工程师谈产品的规划和战略!这是彻彻底底的侵吞时间。你忘了你主要的责任是提高公司的股价而不是原材料的加工。
l 太多的决策由工程师给出。有些决定甚至是一个工程师单独下的,更甚至在午饭中就做出了决定。让缺少公司运作经验的工程师去做这些决定是不是太草率了?!
l 对于内部员工的过度信任。
我们有理由相信,完全相反的抱怨也绝对存在:
l CEO完全不关注技术。
l 工程师没有决策权。
l 员工完全不被信任。
这充分说明,只要你想抱怨,那就总会有可抱怨的东西。这点起源于人思维的善变以及欲望的无边界特质,实属正常。其实事情并没有那么麻烦。喜欢和不喜欢就像天平的两端,临界点就一个:走还是留。
想走的可以尽情抱怨,自不必说,想留的就要适应某些自己并不喜欢的东西。而选择留下来却使劲抱怨则是最不明智的选择。
这似乎很消极,但以人生而论,无法改变的,无法抛弃的,就要考虑如何去适应。想象一下,不管你如何生气,地球也不会围着你转。
选择了留下来,却去抱怨完全不可能改变的东西,进而总是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总是满腹怨气,这不可能不影响到工作,也不可能不影响到别人眼中的你,所以说这也是一种表达。
这里其实有个陷阱:越是认为自己怀才不遇的,那就越真的会怀才不遇。当然也可能其实才华也只是自己认为的。这点在容在有些知名学校的毕业生身上,体现出来。假设说对应某一个学校有一个大致的就业水平,这似乎会对这个学校的学生产生一种心理暗示,他们就应该在某个水平以上的公司里。一旦进入了低于这个水平的公司,心理先天就会有优越感,可能会想:这个人怎么能来领导我?这么多这么差水平的人每天干的都是什么事?逐渐下来就很容易眼高手低,评价也会走低,反倒是越来越沉底。
认不清这点会很麻烦,但凡是多人聚集在一起地方几乎必然是名利场,而名利场中几乎一定有不堪的地方,公司也不例外。总是期望公司百分百与自己的期望相符会导致所有的公司都可以抱怨,进一步导致工作状态变坏,并对自己造成损伤。当然,接受某些自己不如意的东西也是有底线的,这是下一节的话题。
受到委屈的时候,首先要判定的是环境是否公正,不要因为升职的不是自己而郁闷,更可怕的是升职的人不具备对应的能力---后者说明整体环境有问题,这是更应该引起警觉的事情。
坦诚的讲,大部分人并不具备改变周围环境的能力,而更像行业或者公司历史中的一片尘埃。当一个企业的基因确定,其中所蕴含的力量是无比宏大的,当这个企业并没有突破基本公正的底线时,最优的选择只能是在大多地方进行顺应,而非是消极对抗。
最不应该顺应的东西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公司中处处显失公平;一是个人在公司里面完全看不到发挥的机会和未来。这两点对个人未来是致命的,弄不清楚还不只是适应不适应的问题,而是糊涂不糊涂的问题。
其他的东西则大多是要适应的。不要看很多大人物今天站在台上无限风光,但在取得成绩的路上,几乎每个人都调整过自己来适应周围的环境。
据说杨元庆先生曾经在事业挫折时流泪过,而柳传志先生曾经对杨元庆先生讲:当你真像鸵鸟那么大时,小鸡才会心服。只有赢得这种“心服”,才具备了在同代人中做核心的条件。
这里隐含的一层意思是,两个公鸡可能一个尾巴长,一个冠子亮,但这时候人们往往无法区分究竟那个更好。选尾巴长的,冠子亮的可能会抱怨;选冠子亮的,尾巴长的可能会抱怨。但这种愤怒是格局不够的一种体现,与其抱怨,不如考虑怎么让自己成为鸵鸟。但恰如前面所说,环境要相对公正。
具体来讲,人不能老等着上司变的开明,变得更英明,这些事很多时候,你改变不了。
你想干个什么事,你得自己做准备,把脏活累活都干了,当然大家看不见这些的,能看见的只有成绩。不能老指望自己动动嘴巴,事情搞定,功劳到手。你得去了解,公司里可能不太好的流程,利害关系人可能有些奇怪的想法,这些都得去理解和摆平。因为换个公司它更可能还是这样子。
你可以讲这太烦了,那也OK,关键是要能接受平凡的结果。做点事情其实远比想的麻烦,即使是在开明的公司里面,唯有抱怨最容易,但抱怨什么也换不来。
适应环境里有一个极端的情形,也很危险: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反正我就赚这么多钱,混混日子也没什么,这也算是彻底适应环境了。但这时候,可能没认识到只要这个状态持续五年,诚然你可能赚到几十万,但失去的却是人生最为黄金时期的五年,一生中所有剩下的时间都可能需要为此而背负债务。在相对公平的环境里主动就是人家跟着你跑,被动就是你跟着别人跑。从长期视角来看,主动去做,错了也是对的;被动做事,对了也是错的。所以被动混日子是危险的,做事的时候要尽可能主动。
这点之所以需要针对程序员群体专门一提是因为程序的世界里是非比较分明,但公司里不是的,再怎么优秀的公司里,也需要一些模糊区域。如果用看待程序的眼光来看待公司,那就Bug太多了,并且很多时候很多Bug你还不能修,还得假设它是对的,并顺应它,简直是岂有此理,但这也确实是一种现实的规则,无论喜欢不喜欢,都要学会给予它一定的尊重。如果你真的很长情,很有理想,那不妨耐心等待,直到有足够力量把你不喜欢的击个粉碎。当然这不意味着,有意见不能提,而是说提了意见没被采纳,大多时候实属正常。
遭遇可怕的上司怎么办?
很久以前看过慕名看过杰克韦尔奇写的《赢》,可能是自己记忆力不太好,书里说过什么大多是很快忘记了,但其中记录的一件小事却记得特别清楚。
杰克韦尔奇在书里说,2004年在中国的时候,听众中一个年轻女性流着泪问到,“在只有老板才有发言权”的情况下,又有那个商业人士能够实践坦诚精神和推行区别考评制度呢?我们这些在基层工作的人们有非常多的想法。但很多人甚至想都不敢想能把它们讲出来,除非自己成为老板。”
我之所以记得这个片段,倒不是因为问题本身,而是因为一个人会在公众场合哭着发言---这必然是因为心里累积太多的压力。这也让我私下猜测,想必是我们的商业环境里有很多特别之处。
这种特别之处往往会让我们以更大的频度遭遇一个麻烦的问题:真遇到一个可怕的上司,程序员该怎么办?
在细说这个问题前,首先还是要再强调一下选择权。选择权是博弈的基础,而上一章里提到的自身价值则是选择权的基础。这点虽然在后续章节里不会总强调,但他明显比其他因素有更高的权重。
如果真的遭遇了可怕的上司,并感觉遭遇了不公正的待遇。首先倒不是去和他吵一架,而后辞职,而是要先反省下,看看问题是不是出在自己身上,或者说自己究竟有多大责任。
培根说:聪明者反省自身,愚蠢者欺惑大众,还是很智慧的。
这里可能的原因就太多了。
可能是价值观的冲突,你的上司并非只是针对你而是有自己的是非标准和行事原则,找你麻烦只是因为你的价值观和他的不一样。这种时候如果工作本身没问题,可能需要考虑适应,因为你换个工作可能还有问题。
可能是你年少轻狂做人失误,在很多场合对上司过于藐视。要是这种,要看看能不能修补。毕竟如果当前工作很适合自己,并不适合因为意气之争而换工作。
也可能真是上司纯属个人瞧你不顺眼(因为内斗等)或者他自己过于古怪,这种大致没办法,要考虑尽快换个地方。
谈习惯的书很多,但基本上是在告诉你,什么样的习惯更好。但在考虑改善表达力时,却要做逆向思维,在这里认清什么样的习惯更差是更加关键问题。很少有人会期望程序员八面玲珑,因此很多程序员的习惯都是可接受的,那么不可容忍的到底是什么?
我们来看一个每天都会发生的例子:
A是一名程序员,每当他宣称自己的工作完成时,你总是能在他的代码或者文档中发现缺陷。比如:代码中不遵守大家约定好的编码规范,使用文件时可能会使用绝对路径并导致基本测试无法通过,文档中记录错操作系统的名字等。
想象一下,长久下来A身上会发生么?很简单,他会逐渐失去周围人的信任,也许A的能力并不差,能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但是做程序的时候,有这样的队友也还是很可怕的。
这类问题并不涉及高深的知识,基本上是因为习惯不好而导致的。这类习惯里充满了负能量,会让周围的人倾向于看低你。会导致下面两种结果的习惯等价于职场上的核弹,如果你有,没准那天会被他们炸的粉身碎骨。
一是忽视细节,这会导致别人认为你不具备做事能力。一是负不起责任,这会导致别人认为你不用心做事。“能力不足”和“态度不好”这两顶帽子只要带上一个,个人前景立刻会变的非常暗淡。
有的人工作习惯比较好,做的时候稳扎稳打,自己做完会做双重检查,表现出来的结果就是工作的一次成型能力强。与之相反,有的人则做事的时候分心,做完之后不做自我检查,表现出来的结果就是小错误很多,在文档上可能就表现为拼写错误,版本号不对,字体混乱等等。总之,让人感觉就是个半成品。能够一次成型其实是一种很关键,也很被看重的能力,而要想保证这个,只能在小习惯上下功夫。
写程序的时候给自己的问题找借口特别容易,因为纯粹的像int add(int i, int j){ return i+j;}这类代码特别少,总是要用一点别人的东西,因此总是可以在别人的身上找到借口。可以抱怨开源的文档少,可以抱怨微软代码不公开,诸如此类。但其实这一点意义也没有,只会让人认为对工作负不起责任。
上述这两类不良习惯中蕴含着巨大的负能量,是每个人要用心规避的。如果说一个人的天分、才华、知识、能力都像水一样,那么上述这两个坏习惯就像漏勺,不知不觉中就拉低了你可以达到的高度。
------------------------------------------------------------------------------
关于我自己的各种信息,在左边栏可找到,想了解下写这系列文章的人是不是骗子和大忽悠的可以瞄。
最后希望感兴趣的支持V众投,感觉上这应该是国内最靠谱的生活购物等的问答社区了吧,都是朋友给朋友做的答案,同时实行一人一号,一人一票制度,想找什么答案关注公众号:vzhongtou(左侧有二维码)就行了。
程序员生存定律--表达背后的力量(2),布布扣,bubuko.com
标签:style blog http color 使用 strong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daoshi/p/3843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