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技术分享](http://ww2.sinaimg.cn/bmiddle/63df4221jw1e2gygpa2qkj.jpg)
网页网页浏览器(英语:Web browser),是个显示网站服务器或文件系统内的文件,并让用户与此些文件交互的一种应用软件。它用来显示在万维网或局域网等内的文字、视频及其他信息。这些文字或视频,可以是连接其他网址的超链接,用户可迅速及轻易地浏览各种信息。大部分网页为HTML格式。有些网页由于使用了某个浏览器特定的语法,只有那个浏览器才能正确显示。
网页提姆·柏纳-李(Tim Berners-Lee)是第一个使用超文本来分享资讯的人。他于1990年发明了第一个网页浏览器WorldWideWeb,后来改名为Nexus。在1991年3月,他把这个发明介绍给了他在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工作的朋友。从那时起,浏览器的发展就和网络的发展联系在了一起。
当时,网页浏览器被视为能够处理CERN庞大电话簿的实用工具。在与用户交互的前提下,网页浏览器根据Gopher和Telnet协议,允许所有用户能轻易地浏览别人所编写的网站。可是,其后插入图片到浏览器的举动,使之成为了互联网的“杀手级应用”。
NCSA Mosaic的出现使互联网得以迅速发展。它最初是一个只在UNIX运行的浏览器;很快便发展到在Apple Macintosh和Microsoft Windows操作系统亦能运行。1993年9月发表了1.0版本。NCSA中Mosaic项目的负责人马克·安德森辞职并创建了网景通信公司。
网景公司在1994年10月发布了他们的旗舰产品网景导航者。但第二年Netscape的优势就被削弱。错失了互联网浪潮的微软在这个时候匆促的购入了Spyglass公司的技术,改成Internet Explorer,掀起了软件业巨头微软和网景之间的浏览器大战。这同时加快了万维网发展。
这场战争把网络带到了千百万一般电脑用户面前,但同时显露了互联网商业化如何妨碍统一标准的制定。微软和网景都在他们的产品中加入了许多互不兼容的HTML扩展代码,试图以这些特点来取胜。1998年,网景公司承认其市场占有率已经无法挽回,这场战争便随之而结束。微软能取胜的其中一个因素是它把浏览器与其操作系统一并出售(OEM,原始设备制造);这亦使它面对反垄断诉讼。
- 网景公司以开放源代码迎战,创造了Mozilla Application Suite,但此举未能挽回Netscape的市场占有率。1998年底美国在线收购了网景公司。
- 发展初期,Mozilla Application Suite计划为了吸引开发者而挣扎;但至2002年,它已经发展成一个稳定而强大的互联网包。Mozilla Application Suite 1.0的出现被视为其里程碑。同年,派生出Phoenix(后改名Firebird,最后又改为Firefox)。Firefox 1.0于2004年发表。及至2008年,Mozilla及其派生产品约占20%网络流量。
- Opera是一个灵巧的浏览器。它发布于1996年,占有率一直偏低。
- Lynx浏览器仍然是Linux市场上十分流行的浏览器。它是全文字模式的浏览器,视觉上并不讨喜。还有一些有着高级功能的同类型浏览器,例如Links和它的分支ELinks。
- Konqueror是一个由KDE开发的浏览器,KDE开发人员在开发KDE2时意识到一个良好的桌面环境必须搭配一个良好的网络浏览器及文件管理员,便投入不少力量开发了Konqueror,这个浏览器使用了自家开发的排版引擎KHTML,由于Konqueror是属于KDE的一员,并只常见于Unix-like下的KDE桌面环境,所以Konqueror并未普及。
- 纵然Macintosh电脑上的浏览器市场亦曾同样被Internet Explorer和Firefox占据,但苹果电脑自行推出的Safari因搭著苹果产品内置,尤其是iPad、iPhone等等,所以在苹果产品大众化的风潮中迅速扩张版图。Safari是基于Konqueror这个开放源代码浏览器的KHTML排版引擎而制成的。Safari是Mac OS X的默认浏览器。
- 2003年,微软宣布不会再推出的独立的Internet Explorer,但会变成视窗平台的一部分;同时也不会再推出任何Macintosh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不过,于2005年初,微软却改变了计划,并宣布会为Windows XP、Windows Server 2003和发表的Windows Vista操作系统推出Internet Explorer 7。
- Google Chrome是一个由搜索引擎龙头Google开发的网页浏览器。2012年5月,StatCounter调查报告中,称Chrome的市场占有率已经升至33%,超越Internet Explorer成为全球第一大浏览器。
-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开发商对用户需求的不断了解,越来越多的新型浏览器开始诞生,它们慢慢由通用浏览器变得更加专业起来。
StatCounter网站提供自2008年7月1日起的浏览器市占率统计(台式机与笔记本电脑合计。手机和平板电脑未计入)。
- 2008年7月开始,第一名是IE,有着惊人的2/3(68%)市占率;第二名是Firefox(27%),其它所有浏览器加起来只有5%,Google Chrome还没出现(同年9月才推出)。
- IE的市占率维持稳定的下降趋势,平均每个月减少0.75%。2012年5月初,降在33%市占率时被Google Chrome追上,从此失去龙头地位,到2013年7月开始才又出现上升。上升能维持多久还不知道,目前仍是第二名,市占率29%。
- Firefox的市占率在早期是上升的,2009年11月来到33%的历史高点(仍是第二名,次于IE),然后开始微幅但稳定下降的趋势。2011年11月,市占率26%时被Google Chrome超越,从此成为第三名至今直到今天,现在市占率17%。
- Google Chrome自从2008年9月推出后,就以飞快的速度成长。2009年7月,推出将满一年时,就以3%市占率超越Opera成为第三名。2010年7月,推出将满两年时已获取10%。2011年6月,将满三年时获取20%。2011年11月,市占率26%时追上Firefox成为第二名。2012年5月,推出不到四年,就以33%市占率追上IE,从此成为第一名至今。不过2013年7月起,也许因为美国国安局窃听网络的事件中(关键字:棱镜项目、爱德华·斯诺登)Google被指控将客户数据泄露给国安局,所以注重隐私的网络用户开始舍弃Google产品,例如:舍Google搜索改用DuckDuckGo、舍Google地图改用OpenStreetMap、舍Gmail改用mail.de或FastMail,大概因此也有许多人开始舍弃Google Chrome。然而舍弃Google Chrome的客户主要并非改用由开源软件社区所发起的《粉碎棱镜项目》中大力推荐的Firefox,因为从数据上看来Firefox的下降趋势并未改变,反而是IE在同期间逆势上扬--尽管发布IE的微软也在棱镜项目的合作名单中。
不同的浏览器有不同的功能,现在的浏览器和网页会有很多功能和技术是以前没有的。如前面提到的,因为浏览器大战的出现,浏览器和万维网得以迅速但混乱地扩展。
以下是较为人熟悉的功能列表:
一、支持标准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和HTTPS(加密的HTTP)
HTML(超文本链接标记语言),XHTML(可扩展的超文本标记语言)及XML(可扩展标记语言)
图形文件格式如GIF、PNG、JPEG、SVG
CSS(层叠样式表)
JavaScript(动态网页DHTML)
Cookie让网站可以追踪浏览者
电子证书
Adobe Flash Player
Java applet
Favicons
无线应用协议
SSL数据加密传输
WebGL
HTML5
二、基本功能
书签管理
下载管理
网页内容缓存
通过第三方插件(plugins)支持多媒体
分页浏览
三、附加功能
网址和窗体数据自动完成
不同网站的账号密码管理
同步:书签、窗体数据、账号、密码、已打开标签页
禁止弹出式广告
广告过滤
阻挡恶意代码(尤其各种程序脚本)
调研一类软件的发展演变( 1000-2000 words, in Chinese)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Peristaltic/p/4792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