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1:要判断2个字符串变量是否相等,最高效的方法是看它们是否指向相同的内存地址。前面使用RefernceEquals方法来比较。如果2个变量指向的是不同的内存地址,那么就需要逐字符的比较2个字符串的变量,才能确认它们是否相等。由于逐字比较会花费大量的时间,降低性能。所以.NET提供了String.Equals方法来优化比较过程该方法能自动地完成引用比较和值比较。
string str1="abc";
string str2="abc";
string str3=String.Copy(str2);
string str4="abc";
Console.WriteLine(String.Equals(str1,str2)); //true;
Console.WriteLine(str1.Equals(str3)); //true;
Console.WriteLine(str1 == str3); //true;
Console.WriteLine(str1 == str4); //false;
其实“==”操作符,它实际上在底层是调用Equals方法,这是完成比较的一种简捷方式。虽然Equals方法已经满足了大多数的比较的需要,但是此方法没有重载方法,不支持区分大小写,和考虑每个国家的文化因素
2:String.Compare是一个比较灵活的比较方法,由于考虑到大小写或文化因素,就可以使用此方法。因为它有许多重载的形式,可以接受大小写或文化的参数,也支持子串比较。
语法如下;
int Compare(string str1,string str2);//指定要比较的字符串;
Compare(string str1,string str2,bool IgnoreCase);//bool IgnoreCase默认为false,如果是true,则不区分大小写的比较。
Compare(string str1,string str2,bool IgnoreCase,CulureInfo ci);//CulureInfo ci,要使用的文化。
Compare(string str1,int index1,string str2,int index2,int len);//index1和index2分别表示str1和str2的起始位置。
Compare返回一个表示比较结果的整数值,两个字符相同,则返回0;如果第一个字符串小宇第二个字符串,则返回小于0;如果第一个字符串大于第二字符串,返回值大于0;
int result;
string str1="ABC";
string str2="abc";
result=string.Compare(str1,str2);//返回1,因为A比a大;
result=string.Compare(str1.str2,false);//返回1,区分大小写;
result=string.Compare(str1,str2,ture);//返回0,不区分大小写;
在编写程序是,要考虑的文化因素影响。.NET给各种文化的分别提供了一组准则,在执行Compare方法时,CLR会检查相关文化,并使用相对应的准则。Compare方法提供了一个CultureInfo对象参数。
CultureInfo ci = new CultureInfo("cs-cz");
要明确的指定一个默认文化或者无文化信息,CultureInfo类提供了2个成员属性,CurrentCulture(当前线程相关文化)和InvariantCulure(忽略文化因素),可以作为参数传递给方法。这样使得程序具有自描性,可以清楚的这些方法是否受到文化的影响。
3:String.CompareOrdinal是对严格基于字符的序数值完成比较。它其实是使用一种简单的算法来比较2个字符串的Unicode值。如果第一个字符串小于第二个字符串,则返回小于0;如果是2个字符串相等,返回0;如果第一个字符串大于第二字符串,则返回大于0的值。
string str1=“Abc”;
string str2=“abc”;
result=string.Compare(str1,str2,false,CultureInfo.InvariantCulture);//返回1,A比a大,不受文化影响。
result=string.CompareOrdinal(str1,str2);返回负数-20。因为CompareOrdinal比较的是底层的Unicode值。A(U+0041)小于a(U+0061),所以第一个字符串小于第二个字符串。
深入解析字符串的比较方法:“==”操作符;String.Equals方法;String.Compare方法;String.CompareOrdinal方法。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1175429393wljblog/p/4802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