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勿忘“9·11”:BCM不能只做表面文章

时间:2015-09-12 16:21:52      阅读:185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911   容灾   bcm   业务连续性   

硝烟散尽,伤痛仍在。

“9·11” ,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2001年9月11日,发生在美国的“9·11”事件震惊全球。这一事件也成为灾难恢复和业务连续性领域的标志性事件。随着时间的流逝,再提起“9·11” 这个数字,很多人已经没有当初那么敏感。不过,这一事件对整个灾难恢复和业务连续性行业的发展却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很多人就是从那一天起才意识到灾难恢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巧合的是,在今年的“9·11”纪念日,主题为“‘互联网+’与新常态下的业务连续性管理”的2015 DRI(国际灾难恢复协会)亚洲年度大会首次在北京举行。而在BCM(Business Continuity Management,业务连续性管理)领域的另一件大事是,9月9日,中金数据与DRI China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国际灾难恢复实践及成果展示培训基地”,由此开启了在BCM领域“产学联合“的新尝试。

搞BCM难道是为了应付检查?

“9·11”给BCM业界带来了正反两方面的警醒:由于世贸大厦倒塌,那些没有部署容灾系统的公司大多数已经销声匿迹;而那些“奇迹”般在灾难后极短的时间内又重新开业的公司都受益于之前建立的数据备份和远程容灾系统。“容灾就像是给企业买了一份保险,到真正发生灾难时,才能体会到它的重要性。”这也成了容灾方案提供商惯用的宣传容灾重要性的口头语。

14年过去了,从最初的以数据为核心的灾难恢复,到业务的恢复,再到BCM,用户对灾难以及灾难对数据和业务的影响有了更加入的认知,像银行这样走在BCM前沿的用户现在考虑的是如何在全行范围内实现对业务连续性的管理。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在中国,还有大量用户处于要不要部署容灾系统和如何部署容灾系统的阶段。很多用户还只是单纯地从技术层面考虑如何抵御灾难,而没有从整个公司宏观战略和管理的角度去思考业务连续性这个问题。

DRI China总裁于天在谈到BCM目前的发展现状时表示:“在国内,BCM似乎是一个热门话题,银行对此十分热衷,很多银行已经或正在实施BCM。但是与国外成熟的BCM市场相比,中国用户对BCM内涵的理解以及在BCM的具体实施上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中国用户更关注技术层面的问题,而很少从业务和管理的高度去理解这个问题;一些资金不足的中小银行不知道实施BCM应该从何处入手;有些已经实施了BCM的用户,搞的却是‘形式主义’那一套,相关的文档虽然齐全,但是在遇到问题时能否发挥BCM系统应有的作用还是一个未知数。”

一些中国企业在BCM方面只做“表面文章”,这可能是拉大中外在BCM方面差距的重要原因。这些企业的领导层并没有真正理解BCM的内涵,只是因为行业监管部门对BCM的硬性要求,所以才勉为其难地上马BCM项目,其目的是应付主管部门的验收,所以BCM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有些企业在实施BCM后,相关的文档应该由哪个部门管理都不明确。说到底,这些企业从思想观念上并没有对BCM给予应有的重视和研究。

根据记者的观察,BCM之所以没能在企业中得到广泛应用,还有一个原因:企业没有认识到BCM的实施能够给企业业务带来什么样的积极影响。以容灾为例,如果用户只是把容灾当成是一项保险,而实际上能够影响业务的大灾难又很少发生,可能有的企业就会认为建容灾系统付出那么多资金、人力并不值得,所以产生了侥幸心理。很多企业就是没有认识到BCM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到底有多重要,所以忽视了BCM。

其实,早在2011年,银监会发布的《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的通知》(简称104号文件),对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提高业务连续性管理能力有明确要求。但是实际中,又有多少银行是严格按照文件的内容执行的呢?

BCM不必拔苗助长

于天指出,相比于国外由业务和应用驱动的BCM实践,中国在灾难恢复和BCM方面还是一个“法规驱动型”的市场,而法规是最低的底线。如果仅按法规标准去实施BCM,无法真正全面满足实际的BCM需要。况且,104号文件还只是针对银行的一个行业监管要求,证券、保险两个行业在BCM的实际执行方面比银行还滞后。参加此次2015 DRI亚洲年度大会的人可能注意到了,分享BCM成功经验的大多是***,而想在证券和保险行业找到适合的演讲者比较困难。

现在,容灾还是一个热门话题,特别是支付宝、携程、阿里云等频繁发生事故后,IT厂商在各种大会小会上都在介绍自己的容灾解决方案,双活数据中心、云灾备等是讨论最多的话题。中金数据业务连续性服务中心副总经理李可认为,推进BCM没有必要拔苗助长,对于现阶段还没有BCM需求的客户,不要强迫他们现在就上BCM系统。由于应用需求不同,用户所处的业务连续性管理的阶段也不同,容灾是包含在BCM之中的。用户可以先建立自己的容灾系统,然后在时机成熟时再考虑BCM,最终建立覆盖整个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举例来说,中金数据的客户中国银行,就是先建了IT容灾系统,在各业务部门都拥有了详细的预案,容灾演练也比较完善了,才从全行风险管控的角度出发建设一个规范的业务连续性管理框架。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今天,在新的业务模式下,IT与业务之间的边界逐渐模糊了,在很多致力于实现“互联网+”的企业中,IT就是它们的业务。与此类似,容灾与BCM之间的界限也不像以前那么清楚了。对于要求7×24小时在线运行的企业来说,没有容灾系统简直就没有办法开展业务。“面临新的业务和管理挑战,客户应该把BCM的专业知识与其业务相结合考虑,将BCM上升到企业战略层面,实现容灾与BCM的协调统一。”李可表示。

当前,中国客户对BCM的理解还存在误区:将BCM归为IT部门的工作,其实企业的所有业务部门都应该参与BCM的实施上。“现在,很多银行的业务部门很少参与BCM的执行,这也没有达到104号文件的要求。”于天告诉记者。

BCM也要云化

虽然在BCM的落地方面,国内用户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是包括中金数据在内的一批服务商和行业先行者一直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持续改进。

中金数据总裁助理王薇薇介绍说:“中金数据致力于BCM软件的开发和推广已经有10年,见证了中国BCM的诞生和发展。目前,中金数据已经建立起符合国际规范标准的运行管理体系,拥有专业而富有经验的服务团队,并且为一些重点行业客户提供了灾难备份恢复和业务连续性等服务。”在过去10年,中金数据先后为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提供了专业的基础设施及BCM服务,其中为中国建设银行提供的BCM服务是中国BCM史上第一个示范案例,开创了BCM业务在中国的先河,为行业树立了标杆。此外,中金数据的BCM业务还覆盖了国内数十家商业银行和大型保险公司,拥有的成功案例有数十个,在中国银行业BCM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早在2009年11月,中金数据就自主研发了国内首个BCM管理工具——CeBCM,以协助客户实现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的流程化、智能化,为业务连续性体系建设提供系统平台,强化演练的呈现效果,同时降低了维护和管理成本。

临商银行是首批CeBCM的用户。2014年,中金数据在帮助临商银行建设容灾系统的同时,对临商银行使用CeBCM的情况进行了回访。中金数据发现,一些用户之所以没能充分发挥CeBCM的作用,是因为他们缺少专业人员。针对这种情况,中金数据正在潜心研发基于云架构的CeBCM,将原来实施比较复杂的单机版的CeBCM变成一个云化的易于使用的工具。这样一来,用户一方可以不必招募太多专业人员,中金数据的专业服务人员通过远程服务的方式就可以帮助客户解决与BCM相关的问题,从而节省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今年底,中金数据就可以推出CeBCM云版本的演示版。按李可的说法,云版本的CeBCM诞生后,原来一个BCM项目可能要3个专业人员进行维护,而用了云版本的CeBCM,一个专业人员可以支持5-6个BCM项目。

当前,CeBCM的版本是4.0。在3.0版本以前,CeBCM主要的改进在界面上;从3.0版本到4.0版本,CeBCM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而从现有的4.0版到未来的云化的5.0版本,CeBCM的架构将发生彻底变化。“到那时,CeBCM可以说是脱胎换骨。这也是我们避免与友商之间出现同质化竞争的措施。”李可表示,“CeBCM云版本是应客户的需求研发,一方面,它可以增强我们的产品与原有用户之间的黏性;另一方面,我们利用云这种新的服务模式可以获得更多新客户。”

对于产品同质化这一现象,于天也深有同感。国内的很多企业喜欢跟风,看到别人开发了一个受到市场欢迎的产品,它们马上会模仿,造成了国内的BCM产品虽多,但是功能相似,比如大多数BCM产品都具有编制计划、文档管理等功能,而在BCM中同样重要的应急管理等功能很少有人触及。国外的成功经验是,各厂商在BCM产业链上找准自己的定位,开发别人没有的产品和功能,实现互补,这样才能避免同质化的恶性竞争,在丰富BCM生态链的同时,促进整个BCM行业的健康发展。

以前,CeBCM的客户群体主要是金融行业的客户。现在,中金数据希望借助云化的CeBCM开拓更广阔的新市场,比如电信、政府等。因此,在云化的同时,中金数据还会主动去除CeBCM的金融行业的特性,力争将CeBCM推广到更多行业。

现在,国内的很多中小企业受预算、自身成熟度等条件的局限,实施BCM项目比较困难,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分段实施、逐步推动、规避实施风险的方式。基于客户的这一需要,中金数据可以提供租赁、打包、化整为零的服务模式,把单一的项目模式转化为常效运营模式。

“我们的最大优势,也是最大财富,是我们10年来积累下的知识库,包括我们自己的技术、最佳实践、客户的应用经验等。”李可补充说,“另外,我们拥有专业的服务团队,包括顾问咨询、运维人员等。我们希望通过云化的CeBCM更好地整合这些优势和经验,开创一种新的服务模式。”

BCM人才培养很重要

中金数据与DRI China将利用各自的资源,在项目经验分享和人才培养交流等多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双方合作的第一个落地项目就是“国际灾难恢复实践及成果展示培训基地”,这是中金数据探索BCM“产学联合”模式的首次尝试。该培训基地将为中国BCM行业输送优秀的研究成果与专业人才。

于天介绍说,目前,中国通过CBCP认证的已经有300多人,数量仅次于美国、加拿大和新加坡,全球排名第四。一开始,参与CBCP认证和培训的多是一些从事咨询顾问的专业人员。现在,很多厂商的技术人员也非常积极地参与培训和认证。而DRII(DRI International)在培训方面也不断改进,更加注重实用性。通经5天专业培训并获得CBCP认证的人员自己就可以实际参与BCM项目。在与中金数据合作后,DRI China可能会引入CeBCM软件的培训,并帮助中金数据推广其产品。而中金数据会帮助DRI China在中国推广其培训和认证业务,中金数据的专家也会成为DRI China的讲师。

回顾过去10年,中金数据在BCM方面与DRI China和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业务持续管理专业委员会等专业机构合作,在技术方面保持与国际同步和国内领先。未来,中金数据将以合作共赢为原则,通过创新的、多样化的模式,为客户提供更加专业、符合监管、稳健有效的业务连续性管理服务。


本文出自 “郭涛的存储世界” 博客,请务必保留此出处http://gtstorageworld.blog.51cto.com/908359/1694036

勿忘“9·11”:BCM不能只做表面文章

标签:911   容灾   bcm   业务连续性   

原文地址:http://gtstorageworld.blog.51cto.com/908359/1694036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