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s nothing but a hokum!"
大部分人提起质量数据的时候,总会以这样的方式嗤之以鼻;尤其是在多数互联网圈里,测试靠手沟通靠吼的情况下,质量数据的意义似乎已经淡化到了最低。
我曾经也一度这么认为,甚至现在也这么认为,可是遥远的曾经,却认为质量数据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最终我的结论就是:质量数据重要,质量数据也不重要。仁者见仁,我的看法主要依赖于自己的成长过程和项目经验积累,质量数据这事,基本上传统公司做的多一些,互联网公司做的少一些,大公司(有专门测试部门)多一些,小公司少一些。至于质量数据怎到底重不重要,我觉得重要,但是要看什么公司,什么项目,什么流程等等。任何数据都一样,数据本身无所谓意义不意义,重要的是如何去处理,怎么看待。
质量数据,一般可以从3个方面看:
传统的质量数据建设过程,最终这些数据通过模型分析和预测,达到可视化的目的。
而互联网条件下的质量数据,往往看重一些更实际的点,比如:
很明显互联网条件下,对质量数据提出一些更为现实但是看起来更杂乱的要求;然而不管传统情况还是互联网情况,数据这事的处理过程都是相似的,所以总体来说,互联网的质量数据做起来更为复杂,需要不断抽丝拨茧。做好质量数据这件事,一般分为三个过程,Model-->linked data-->智能服务。其中model主要是最基本度量和预期,包含一般的分析和统计,给出一般的度量报告;linked data更多的是把各种独立的隔离数据关联到一起形成更多逻辑数据,进而通过离线运算和机器学习等方式给出更多隐藏的分析数据;智能服务是一个阶段性的终点,它可以提供一些混合模型的分析结果,支持可配置的服务,而且可以对需求和方案作出预期。
但这些看似高大上的东西,确实是空谈——假如无法产出实际作用,尤其在互联网和创业公司。
简单的说,对老板来说最重要的质量度量结果是什么,是“进度”,项目质量度量结果,还是“进度”,而业务目标是啥,是“赚钱”。而互联网的特点是变化、任务并行、结果导向,领导更看重关键点和核心步骤结果,这样的要求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抽象和建模的难度。所以一开始提到质量数据的建设重要,也不重要,原因就是方法和思路都差不多,但是业务和过程细节却不一定相同,拿别人的用不一定适合自己,自己做成本高也不一定有结果。事实上无论是评估还是预测,建设的过程都有必要的原则,关键点和一些问题。
一些原则包括:相关利益数据的结果导向、全链路数据采集、生命周期整体分析、各分析模块插合处理、各层自动化独立分析等等,这些可以作为质量数据建设过程中的基准原则;
度量和预测上的一些关键点,往往是质量数据建设成败的关键,处理的时候需要特别关心,比如度量上:
而预测上的一些常见的关键点则包括:
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做质量数据建设的一些事,有一些总结,不管质量数据这事重要还是不重要,总算在这里兜了一圈,也算是纪念吧: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wiki-royzhang/p/4850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