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必应词典使用体验及改进建议
一、发现的BUG
1、使用PC客户端(版本号3.5.0),因为是第一次使用必应词典,之前一直习惯用有道,有自己的生词本,以xml格式保存,这次希望通过必应词典把有道词典旧有的生词本中的内容同步到必应词典当中来,结果发生了如下的事情:
选择导入
点打开出现弹窗:
我觉得很纳闷:都是xml格式的文件,为什么有道能正确打开并解析,而必应词典却不可以呢?
我觉得必应词典应该想办法解决这样一个兼容性问题,因为我觉得像我这样从其他平台上迁移过来的用户不再少数,我的这样一个用户需求对他们来说也是常见的。
2、取词功能在网页上无法正常工作
当我打开一个网页,不论是英文的还是中文的,无论我把鼠标指向某个文字或单词多长的时间,没有给我任何响应,只有把单词选中,点击上方的必应log,然后才会翻译,说明划译功能是正常的,而且测试在word里可以正常进行中英文的取词互译。
我的浏览器是chorme的,虽然与IE不是同一个内核,但是也不算小众了吧,我觉得这点功能应该能够支持才行,不然弄个取词功能又然并卵可不好。
又试了下把OCR强力取词开了(表示这个名词一般人实在不明白),能够在部分网页取词了,但是依赖于网页的编辑格式,独立性不好。
3、Android客户端有一个bug直接导致程序崩溃,截图如下:
点击那个类似摄像的东西,然后:
直接崩溃了,这是个大bug,等于有一个功能不仅没法使用,还会使软件崩溃,这样还要这个功能干什么?
4、翻译常识性错误
我作为一个篮球迷和湖人粉,试了试在必应词典里翻译了一下科比,结果:
。。。看来必应词典的开发团队全是足球迷吧。
二、用户体验吐槽
1、为什么不能支持ctrl+F搜索文本内容?每次一查单词下面一长串的东西,我想定点搜索文本内容,没反应!现在大部分的文本编辑器、代码编辑器甚至网页浏览器都支持这一功能了,为什么不把这个功能加上?
2、搜索了单词之后,为什么非要点击一下单词页面,才可以进行光标上下键翻页?如果我是一个键盘控,那么岂不是没法翻页了?
三、同学使用采访
1、学英语是出于学习的需要,主要用来查词的释义和用法,还有就是用来翻译长句子和练习下听力。
2、拍照
3、用户带着自己的需求使用了必应词典,基本可以解决用户的需求,软件的单词量略有不足,界面比较美观,功能上能够涵盖用户的所有需求,翻译长句的准确度不够,这一点极大地影响了用户体验。
4、用户对产品的改进意见就是取消“划词取义”(PC端)这个功能,他觉得这个功能很蛋疼,没什么大用,还老是挡着屏幕。
综上,他对这款产品的评价是:一般。
四、项目开发时间估计
以Android上的必应词典客户端为研究对象,共有七大功能:生词本、背单词、长句翻译、语音翻译、单词挑战、我爱说英语、必应电台。其中,语音翻译和长句翻译涉及到人工智能方面的知识,鉴于我现在对该方向不甚了解,因此估计开发时间比较困难。由于我查到了网上有开源的人工智能项目,为了简单起见,我现在假设自动翻译和语音识别这两个项目的核心代码已经封装成API可以供必应词典开发团队直接调用,他们做的工作就是把这些功能在Android客户端上实现。
我采取的计算模式如下:假设7人团队,分工如下:1人总负责设计和测试,其余6人组成3个小队,进行结对编程,其中一个小队负责前端UI设计以及Andriod平台的移植,另外两个小队一个负责生词本、背单词、单词挑战三个功能模块,另外一个小队负责长句翻译、语音翻译、我爱说英语、必应电台四个功能模块。开发流程分为需求分析、需求规格、设计规格、代码开发、后期测试五个阶段。
各阶段预估时间:
1、需求分析:全团队一起参与,定出用户所需要的这七大功能,鉴于有其他类似软件作为参照,因此这一工作量不会很大,保守估计一个月可以完成。
2、需求规格:由设计总负责牵头,每个团队设计生成自己的需求规格,由于这涉及到很多需求的细节,将很大程度上决定用户体验,因此需要投入较长的时间,期间可能会涉及到很多的争论和修改,保守估计一个半月完成。
3、设计规格:这一阶段要具体到每个功能模块由哪几个函数来构成,每个函数内部又要用什么数据结构来实现。生词本、背单词和单词挑战核心是在后台用数据库来管理大量的单词数据,至于这些单词的来源,我们假设有在线的开放的词典可以下载,免去自己创建单词词条的繁琐过程,这个估计需要半个月;长句翻译、语音翻译、我爱说英语由于有核心的人工智能部分有现成的API可以调用,其他的设计不会太困难,至于必应电台,也没有太多需要自己实现的东西,因此难度也不太大,半个月至一个月应该可以实现。前端UI可能要多花些心思,因为一个界面是否友好可能需要一遍又一遍地修改,预估一个月定下方案。由于三个团队是同时工作,取时间最长的为准,一个月完成。
4、代码开发:预估整个软件自己实现的代码行数在10万行左右。考虑到程序员都是大学本科毕业生,编码能力在500行一天,由于有结对加成因素,定在每团队每天可以完成800行代码,因此该团队每天可完成的代码行数为800*3+500 = 2900 行代码,如果这样算下来大约需要100000/2900 = 35天,再算上双休和代码修改,时间翻倍,也就是说,两个月多一点可以完成代码开发。
5、后期测试:鉴于大学生的编程能力有限,因此第一版的代码bug一定会非常多,因此对于第一版的软件,期望不能定得过高,每个模块可以基本实现功能即可,假设每个模块需要1000个测试用例,总共需要7000个测试用例,加上整体的测试用例,一共10000个测试用例,按每天可以测试通过或者修复200个测试用例估计,大约需要50天,接近两个月。
总计:1+1.5+1+2+2=7.5个月。
考虑到除了总设计人员,其他人都没有类似项目的开发经验,取三分之一的浮动值,完成区间5~10个月。
五、软件优劣分析
优点:
1、很喜欢微软做的界面, 比较简单易用,把最常用的功能展现给了用户,隐藏了那些不常用的功能,这点比其他的类似软件要做得更好。
2、没有广告,没有弹窗!这个超级赞,特别是在看个五分钟视频都要先看两分钟广告的时代,没广告已经是个奇迹了。(但也许是微软太土豪,不在乎这点广告收入,主要在于推自己的产品)
缺点:
1、词条比起有道词典不够丰富,自动翻译的质量还是很不尽人意。
针对以上的开发流程,我觉得团队应该在前期的需求分析和设计上花更多的工夫,避免后期进行大的修改。鉴于此,我认为应该进行大量的用户调研。具体形式我认为可以采取高校内调查问卷的方式,这个方式省时省力,但是能获得不少的原始数据,有助于团队对用户习惯和用户需求进行较准确的定位,帮助进行需求分析。
六、进一步改进建议
我觉得现在的词典软件的用户黏性并不是太高的一个原因就是软件的开发人员并没有真正搞清楚哪些人对自己的软件的依赖度最大?如果对于普通的用户,只是偶尔查一下单词,我很难被说服去专门下载一个查词软件,因为现在的搜索引擎完全可以替代这样的功能,简单而方便,又不占用电脑的硬盘空间,拖慢运行速度。而对于专业的英语人员,他们宁可去查专业的牛津大辞典,因为这样得到的解释更可靠。
综上,我认为虽然该类软件名义上是查词型软件,但真正的定位不应该放在词典上,而应该面向一类特殊的用户:有强烈的英语学习需求、并且希望能短时间内获得迅速进步的人。这类人的特征是:大学学生、家境比较优越、有出国意向、准备各类语言考试、正在新东方等英语培训机构接受培训。
现在市面上的大多数主流软件只是针对这类用户提供了背单词的功能,而没有一套专业的量身订做的学习计划。
因此,我对词典软件的定位是:对于普通用户,查词是必要需求,但不是杀手功能;对于迫切需要通过考级考试的用户,为他们提供学习计划是杀手功能,能戳中其痛点。
这些人迫切希望自己的词汇量能在几个月内暴涨,希望自己能够很快听懂原滋原味的英文对话,能够读懂英文的专业文章,能够做大量的雅思托福GRE习题。为什么必应词典不能够提供一个在线英语培训功能,这个功能如下:通过一个简单的测试,对被测试者的英文水平进行评估,制定一份详细的学习计划,当用户选择执行这样一个计划,需要缴纳一定的押金,只有当完成学习并通过考试才会退还,这样可以逼着用户按照计划学习,避免钱打了水漂。接着每天的计划有:背多少个单词,听多少个对话,做多少道习题,还有定期看一些新东方老师的网上公开课,并且通过阶段性测试来反馈学习进度。如果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这个软件实现了自己的出国梦,这个软件的用户才能真正多起来。
假设我们的词典已经发布了1.0版,也就是我们已经能够实现基本的查词、翻译等功能,在2.0版,我们要实现上述的为用户制定学习计划的功能,为此我们需要做的有:
1、通过大量的调查采访,与专业的英语培训师沟通,能够对各个层次的用户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2、搜集大量的各种考试的真题,由英语培训师来负责进行审核,挑选适合备考者学习的资料。
3、建立一套评估系统,评估用户的学习进度。
4、与传统的教育机构合作,取得教师公开课的播放版权。
5、为每一个用户建立其数据库。
6、界面设计和美工。
以上是2.0版主要的新增功能,其中3、5、6属于技术方面的工作,由3个人负责;其余三项属于商业运作方面的工作,由另外两个人完成。
具体流程安排:
技术团队:第一个月建立数据库,第二个月建立评估系统,第三个月设计界面和美工。
商业团队:第一个月得到学习计划的资料,第二个月搜集近五年的考试真题,整理成电子版,第三个月和有关机构谈判购买视频资源。
最后一个月进行总的测试。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ruoyuwang/p/4854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