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智能手机的普及、APP广泛应用到生活当中,移动互联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紧密相关。钱在网上花,事在网上办,从美食外卖、医疗挂号、o2o购物,都已经成为一种生活常态。而市场发展方面,6000亿的市场蓝图初步呈现,一场前所未有的机遇如期而至。
移动互联对现代生活到底有多重要?举个例子来说:今年年中,小编去了朋友的老家一个比北京落后十年的县城,没有打车软件、没有团购、没有景区攻略、没有只需动动手指就可以上门服务的外卖、美甲。作为一名手机重症依赖患者,这样的方式让小编瞬间没有了方向,旅行的热情也着实褪减了一半。接下来的几天,不知道哪里好吃、哪里好玩,只有当地人提供的寥寥口碑,也提不起什么兴趣,半个多月几乎都宅在亲戚家中,枉费了美好假期。事实证明,移动互联网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一旦返璞归真有些缺失风味儿。
对于已经习惯移动互联网的我们来说,它带给我们便捷生活的同时,让我们更清楚地认清了世界的本质与原貌。网络互动、口碑评分,对智能生活的全新认识带动了整条线下经济。“互联网+”整合了移动互联的生态圈,努力打造一条完整的生态链,而我们已经对这样的生活尝到甜头,产生了深度依赖。
目前来说,我们更关注的是如何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下,保障自己的切身利益和财产安全。
1、用户注册 手机验证
注册时,为什么要使用手机验证呢?我们从用户及商家两个角度分析这个问题。
用户
首先,站在用户角度来讲,传统的注册中填写个人资料是必经的流程。这个过程本意就是为了保障用户的账号安全,也便于在用户遗忘密码时找回密码。但冗长复杂的注册过程费时费力,也让一部分人因此放弃使用。而现在,手机成为标配,手机号码本身就可以成为自己一个独特的身份标识,同时兼具私密性和唯一性。由于市场需求,这种主流的精简后的注册方式应运而生。只需输入手机号码,一键获取验证码,输入后立即注册成功,在账号丢失、密码遗忘时,使用手机验证码也能瞬间找回,省掉了这繁琐复杂的申诉过程。
商家
而从商家的角度来看,传统的注册方式资料可以胡乱填写,一人可以注册多个账号。而且用户资料填写过程较为复杂,如若忘记注册资料,忘记密码时很难找回。浪费商家有限的数据库资源,也衍生出大批“僵尸号”,进而导致商户用户数据不够精确,影响其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另外,在商户发起促销活动时也无法规避同一个人多次参与,浪费营销费用白白送钱。而现在,我们可以采用以手机号码注册,下发短信验证码核实的方式,保障一个手机号只能注册一个平台账号,有效地节约了平台资源。
2、短信安全卫士 守护资产安全
说到资产安全,我们先看一组调查数据。此调查于4月25日至5月25日进行,问卷发放以线上为主,线下为辅,共回收254591份有效问卷,调查覆盖31个省市自治区。
1、注册不熟悉网站或下载软件时需查看个人信息保护条款时,仔细阅读者不到15%;
2、40.3%的青少年网民不考虑是否安全,经常扫描二维码;
3、约43%的被调查者使用公共计算机进行网络支付后,没消除上网痕迹;
4、44.42%的网民使用生日、电话号码或姓名全拼设置密码;
5、48.22%的网民不了解我国网络安全法律法规;
6、50%以上网民不设开机密码;
7、54.95%的网民不备份个人重要文件;
8、55.18%的网民曾遭遇网络诈骗,报案者仅占12.35%;
9、62.12%的网民将个人信息泄露归因为法律缺失或管理疏漏;
10、75.93%的网民存在多账户使用同一密码的问题;
11、80.21%的网民随意连接公共免费wifi;
12、81.64%的网民不注意定期更换密码;
13、83.48%的网民网上支付行为存在安全隐患;
14、90.95%的网民对网络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一知半解。
日常中,我们更多涉及的是网上消费、在线支付这个过程,短信验证码作为资产防御的最后底线,在移动互联时代着实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时时刻刻为您与客户的资产保驾护航。账户余额变动、网站支付提醒,我们把短信验证码在实际生活中使用。短信验证码是一次性的随机密码,仅限本人手机号接受,使用后失效。大多网站在支付前会使用短信验证码,来确认是否是用户本人进行消费。
在网上支付兴起、短信验证码还未投入使用前,支付密码是唯一的认证方式,而密码丢失、账号被盗而造成资金损失的不在少数。使用被植入木马的公共电脑造成账户密码及支付密码被盗或是账户密码过于简单而导致万元现金被转走这样的新闻几年前是常见的。很多人不重视财产安全、防范意识很差,导致账户资金风险。
而现在短信验证码的诞生,我们很少再看到这样的新闻,因为手机验证码的产生可以说是改变世界的。用户如需网上消费支付,仅仅输入支付密码是不够的,还需要将账户绑定的手机号码收到的验证码输入方可成功交易。即使遗失了支付密码,只要手机未丢失,验证码不被骗子盗取,就无惧资金危险。这也就说明了,要想真正达到资金无忧,用户须谨慎对待短信验证码这样一条短信消息,并妥善保管,不将验证码告知其他人。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buguge/p/4885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