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第六章.存储器层次结构
一、存储技术
RAM有SRAM和DRAM.
(1) SRAM:
(SRAM用来作为高速缓存存储器,既可以在CPU芯片上,也可以在片下。)
SRAM将每一个位存储在一个双稳态的存储器单元里,每个单元是用一个六晶体管电路来实现的。
电路属性:
双稳定特性。
可以无限期地保持在两个不同的电压配置或状态之一,其他任何状态都是不稳定的。(类似倒转的钟摆)
(2) DRAM:
DRAM将每个位存储为对一个电容的充电。
与SRAM不同,DRAM存储器单元对干扰非常敏感,当电容的电压被扰乱之后,它就永远不会恢复了。
传统的DRAM:
DRAM芯片中的单元(位)被分成d个超单元。信息流入和流出芯片的具体例子见P384。
存储器模块:
DRAM芯片包装在存储器模块中,它是插到主板的扩展槽上的。
168个引脚的双列直插存储器模块
72个引脚的单列直插存储器模块
增强的DRAM:
快页模式DRAM、扩展数据输出DRAM、同步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 DRAM、Rambus DRAM、视频DRAM。
(3) SRAM和DRAM的比较:
见P384表格。
3.非易失性存储器:
即使在关电后,也仍然保存着它们的信息。
ROM中有的类型既可以读也可以写。
ROM中有PROM(可编程ROM)、EPROM(可擦可编程ROM)、EEPROM(电子可擦除PROM)、FLASH(闪存)
存储在ROM设备中的程序通常称为固件。
4. 访问主存:
数据流通过称为总线的共享电子电路在处理器和DRAM主存之间来来回回。
总线事物。(读写事物)
读事物从主存传数据到CPU,写事物从CPU传事物到主存。
图6-7要理解。
5. 磁盘存储
(1)磁盘构造:
具体图见P390
由盘片构成,、磁道、扇区、间隙、柱面;磁盘驱动器
(2)磁盘容量:
磁盘容量是由以下技术因素决定的:
记录密度(位/英寸)、磁道密度(道/英寸)、面密度(位/平方英寸)
计算磁盘容量的公式详见P391。
(3)访问时间:
磁盘以扇区大小的块来读写数据,对扇区的访问时间有三个主要的部分:
寻道时间、旋转时间、传送时间
平均旋转时间是最大旋转延迟的一半。
平均时间 = 平均寻道时间 + 平均旋转延迟 + 平均传送时间
注意做P393习题。
(4)逻辑磁盘块:
内存可以看成字节数组,磁盘可以看成块数组。
(5)总线:
系统总线、存储总线、I/O总线 (P395图理解)
二、局部性
时间局部性(存储器位置一次引用后再次引用)、空间局部性(一个存储器位置被引用后下次引用邻近的存储器位置)
(1)步长为1的引用模式:
顺序访问一个向量每个元素的函数,也称为顺序引用模式。
(2)步长为k的引用模式:
一个连续向量中,每隔k个元素进行访问。
(3)步长为1的引用模式是程序空间局限性常见和重要的来源。
随着步长的增加,空间局部性下降。
(4)双层嵌套循环按照行优先顺序读数组的元素。具有良好的空间局部性。
5. 取指令的局部性:
因为程序指令是存放在存储器中的,CPU必须取出(读出)这些指令,所以我们也能够评价一个程序关于取指令的局部性。
三、存储器层次结构
P405图
举一反三:对称不对称加密形成的混合加密系统,混合动力汽车。。。。。
每层存储设备都是下一层的“缓存”。即对于每个k,位于k层的更快更小的存储设备作为位于k+1层的更大
更慢的存储设备的缓存。
( 对照P408表 存储器层次结构概念 理解)
(1) 一般概念:
第k+1层的存储器被划分成连续的数据对象片,称为块;
类似的,第k层的存储器被划分成较少块的集合,每个块的大小与k+1层的块的大小一致。在任何时刻,
第k层的缓存包含第k+1层块的一个子集的拷贝;
数据总是以块大小为传送单元在第k层和k+1层之间来回拷贝的。
(2) 缓存命中:
当程序需要第k+1层的某个数据对象d时,它首先在当前存储在第k层的一个块中查找d,如果d刚好缓存
在第k层中,那么就是我们所说的缓存命中。
(3) 缓存不命中:
另一方面,如果第k层中没有缓存数据对象d,那么就是我们所说的缓存不命中。
种类:
强制性不命中(冷不命中)、冲突不命中、容量不命中
四、高速缓存存储器
高速缓存组,高速缓存行、块 P409图
(1) 高速缓存是一个高速缓存组的数组,每个组包含一个或多个行,每个行包含一个有效位,一些标记位,以及一个数据块;
(2) 高速缓存的结构将m个地址位划分成了t个标记位、s个组索引位和b个块偏移位;
每个组只有一行(E=1)的高速缓存称为直接映射高速缓存。
组选择、行匹配、字选择
每个组都保存有多于一个的高速缓存行。
是由一个包含所有高速缓存行的组(即E=C/B)组成的。
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问题一、磁盘的磁道数和柱面数一般是相等的关系?因为在习题中直接二者相互取代。
问题二、估计磁盘访问时间的简单方法是将寻道时间乘2,但是在练习题6.3中,这样算出来的结果16ms与实际结果10ms相差甚大?
收获与体会:
这一次的作业是完成的耗时最长的一次,花了三天的时间,终于把书仔仔细细阅读了一遍,把习题做了。完成这些之后,我有了和
以前不一样的感觉,本身是为了弥补之前空缺,却意外发现仔细读教材给了自己很大的收获。自己发现的问题也都开始比较细致,
并不是大概念的笼统的不懂。终于在自学中有了成就感的一次学习,希望我以后一直这样坚持。
(完)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hzy20/p/4907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