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迷,mamicode.com
首页 > 其他好文 > 详细

【读书笔记】---《失控》

时间:2015-11-16 09:22:38      阅读:475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标签:

      导读:《失控》全称《失控:机器、社会与经济的新生物学》成书于1994年,作者是凯文·凯利,这是一本激发思考和畅想的书,全书一共24个章节,50多万字,探讨了人类学习大自然的过程和方法和并预言人类终将失去控制。涉猎生物、计算机、化学、社会学、经济等多个领域。这本20年前所提及的物联网,虚拟现实,网络社区等等都是当下大热的概念和现实。

        自然界充满神奇,一颗小小的橡树种子,落地生根,十几年后能长成参天大树,人体的卵细胞分裂50次就能产生千亿的细胞,并发育成婴儿。世界最复杂的事物莫过于我们人类本身,最复杂的技术就是生命。我们的思维,我们的性格,我们从哪里来,我们终将到哪里去?

      人类是如何进化到现在模样,这个问题很复杂也很庞大,我回答不了,进化的尺度都是百万年为单位,外形和生理上的差别可以忽略不计,取而代之的是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最典型的就是三次工业革命,以及现在倡导的工业4.0。而文明的诞生离不开文字的发明。如司马迁所讲:我写史记是藏之名山,传之后世。文字是传播信息的工具,如果没有文字,每一代人都要重新摸索,文明难以传承;进而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方式影响这人类社会的发展,结绳记事,印刷术,电报到今天的互联网,我们随时随地可以获取到信息,发布信息。那这和人工智能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果把整个人类社会比喻成一台电脑,现在的这台电脑,它的运行速度是否比以前要快了很多(这个概念我难以量化),而且这是一台分布式的电脑。信息交流的速度和效率越来越高(随时随地并发进行),比方说开源社区的推进。如果没有互联网,开源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更不会涌现这么多技术社区供大家交流学习,技术的进步和传播速度就会很慢了。所以互联网是给社会发展(人工智能)的诞生提供了一个好的“硬件”环境。当然这些还远远不够。

      基于现有的大众智慧创造出来的机器人,可以为人类解决很多问题了,比如工厂里不眠不休,不辞辛苦干活的手臂式的机器人。或者现在能和我们愉快聊天的小冰。但这些都还不具有思维性,人类还是太懒了,希望给机器人抛出一个问题,它就能想出解决办法。比如说,楼下帮我拿个快递?或者复杂一点的,如何治愈癌症。只要人工智能学会思考了,未来要么非常美好,要么非常可怕。关于这个结果先不讨论,后面可以看扩展阅读。但关键是人工智能的智慧如何诞生?

      人的大脑大概有140亿个神经元组成的神经网络,彼此关联影响,要模拟是很困难的;地球的生态圈是今天的模样,她的秘密武器就是生物的进化,就像是一个淘汰赛,开始的时候生物的数量和种类都很庞大,但最终只有具有适应性的生存了下来,并且优良的基因能遗传。但地球走到今天花了几十亿年,人类存在才几百万年,简直是地球一个眨眼,人类是等不起的。如果能够掌握进化的方法,让我们的代码或者机器人自我完善,也许到某一代机器人,它就能具有几岁小孩的智能水平,随着它不断的”学习,成长”就有可能成为非常强大的人工智能。当然这只是一种可能。书中会有更多关于进化的探讨。(可惜《三体》到太阳系变成二维,也没有亮眼的人工智能出现。)

      未来终究是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也许在我们的有生之年,会见到强大的人工智能出现。那会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比如人类在高科技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比如迎面走来一位女郎,你都不知道她是机器人(机械姬)。

      技术分享


  分割线


   

   阅读笔记:

    第一章- 人造与天生

   1.生物工程的源动因,就是希望充分控制有机体,以便对齐进行改进。人类在创造复杂机械的进程中,一次又一次的回归自然去寻求指引。因此自然不单是一个储量丰富的基因库,还是一个“文化基因库”--创意工厂。

   2.最终人造世界就会像天然世界一样,很快就会具有自治力、适应力以及创造力,也随之失去我们的控制。但在我看来,这却是一个美妙的结局。

       第二章- 蜂群思维

  1.真实的鸟类和鱼类的群体行为必然源自于一套相似的简单规则。如今群体被看作是一种自适应的技巧,适用于任何分布式的活系统,无论是有机的还是人造的。
  PS 让我想起《超能陆战队》中的小机器人。瞬间组装成各种形状。《变形金刚》中的那只简直2D的豹子,都是由一个一个的小机器人组装出来。当然这些都是科幻,如果存在这一的智能单元,想想还是很恐怖的。
  
  2.低层级的存在无法推断出高层级的复杂性。
  PS:从单个蚂蚁和单个蜜蜂很难推测整个蜂群的行为。但在群体的行动中,好比蚂蚁搬家,有的蚂蚁拖着幼虫,有的搬着家当,但有的也来回空跑。最终这个蚁群还是顺利的搬家了。就像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指挥着;又好比一直蜜蜂的大脑只有六天的记忆,而作为整体的蜂巢所拥有的记忆是三个月。在这些群体思维中一定蕴藏着某种出人意料的东西。
 
  3. 蜂群思维是能同时进行感知和记忆的分布式内存,人类的思维多半也是分布式的,至少在人工思维中分布式思维肯定是占优势的。
  PS:想想现在很多分布式大型系统,异地多活等 。并行分布式计算机适用于感知,视觉和仿真领域。并行机制处理复杂性的能力要好于以体积庞大、运行速度超级快的串行计算     机为基础的超级计算机。

  4.数量能带来本质性的差异,科学界认为少量个体和大量个体的行为存在重大差异。随着成员数量的增加,两个或者多个成员之间可能的相互作用呈指数级增长,产生了群体行为的动态特征--量变引起质变。

  PS 单个分子是没有确切的温度,但到了一定数量的分子就具有了这样的群体特征,甚至是可以预测的。一滴水不能产生漩涡,但满满一槽水分子在拔掉塞子之后就会涌现漩涡。

  5.分布式系统的四个突出特点,活系统的特质正是由此而来:

  • 没有强制性的中心控制
  • 次级单位具有自治的特质
  • 次级单位之间彼此高度连接
  • 点对点间的影响通过网络形成了非线性因果关系

  6. 最有利于工作的设备将是由部分钟控装置和部分群系统组成的生控体系统的混血儿。我们能够发现的通用群处理过程的数学属性越多,我们对仿生复杂性与生物复杂性的理解就越好。

  PS:线性系统和群(网络)系统各有利弊。要找到平衡点。

  7.网络是二十一世纪的图标

  PS:网络的图标是没有中心的——它是一大群彼此相连的小圆点,是由一堆彼此指向、相互纠缠的箭头织成的网.网络是原型——总是同样的画面——代表了所有的电路,所有的智慧,所有的相互依存,所有经济的、社会的和生物的东西,所有的通信,所有的民主制度,所有的群体,所有的大规模系统。这个图标很具有迷惑性,看着它,你很容易陷入其自相矛盾的困境:没有开始、没有结束、也没有中心,或者反之,到处都是开始、到处都是结束、到处都是中心

  8.如今,经济学家们认为,只有把产品当做服务来做,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你卖给顾客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为顾客做了些什么。这个东西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与什么相关联它做了什么。流程重于资源。行为最有发言权。

  第三章-有心智的机器

   1.以下是由布鲁克斯的移动机器人实验室开发出来的一套普适分布式控制方法:
  • 先做简单的事。
  • 学会准确无误地做简单的事。
  • 在简单任务的成果之上添加新的活动层级。
  • 不要改变简单事物。
  • 让新层级像简单层级那样准确无误地工作。
  • 重复以上步骤,无限类推。

   PS 像现在的简单原型,不断迭代和这个想法是相通的。

   2.第三章要说明的一个问题是 人的大脑并不是中央集权式的管理  人的意识是由分散神经网络涌现出来的。 而人类的多重人格综合征某种程度上是源于人的意识的分散化和分布式特性

  3.必须从简单的局部控制中衍生出分布式控制;必须从已有且运作良好的简单系统上衍生出复杂系统。

  4.我们的免疫系统是一台神奇的并行分布式感知机,它能辨识并记住数以百万计的不同分子。

  第四章-组装复杂性

  1.人类可以大致的拼凑一个草原的近似物,也需要用火来维持草原的生机。

  PS: 火是草原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使得那些需要浴火重生的种子得以发芽,将那些入侵的树苗一笔抹去。

  2.生态圈的建立不但需要多样的物种,还要有组合和先后顺序。

  PS:因此不同的组合和顺序会得到不同的生态结果,产业链也是如此吧。有的产品诞生的太早,也很难生存下去。

  3.我们能把失去的生态系统重新组合起来吗?是的,只要所有的碎片都还存在,我们就能将其还原。但问题就是是否能找到所有的碎片。

  PS:在环境保护,物种和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4.生态系统和有机体一直都在成长,今天的计算机网络和复杂的硅芯片也在成长。 即使我们拥有现存电话系统的所有关键技术,但如果缺少了从许多小型网络向一个全球网络成长的过程, 我们也不可能组装出一个与现有电话系统一样巨大且可靠的替代品。 

  第五章-共同进化

  1.在物质世界中,一件事对另一件事的影响随两者之间的时间或空间距离的增大而衰减。因此,我们在研究木星卫星的运行轨道时不去考虑水星的影响。这是物体和作用力这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在计算领域中,一个随意的微小事件有可能、也往往会造成任意的重大影响。比如,一段小程序可以抹去所有的内存;一条简单的指令可以使主机停止运行。在计算科学中没有类似于距离这样的概念。没有哪个存储单元比别的存储单元更不易受影响。

  2.共同进化是相互影响的物种间交互的进化演变。进化就是不断适应环境以满足自身的需求, 寄生或竞争关系促进彼此进化。

  3.生物的社会行为越丰富,就越有可能形成互惠互利的关系。同样,我们构建的经济和物质世界越是相互影响, 共同努力,我们越能见证到更多的共同进化的实例。

  4.生命的核心价值不在于繁殖它的不变性,而在于繁殖它的不稳定性。

  PS 生命改造了地球,大气中20%的含氧量一直保持着动态平衡,且保持了亿万年之久。

  5.物理环境塑造了生物,生物也塑造了其所处的环境。如果从长远看,环境就是生物,而生物就是环境。进化的不只是生物或物种,而是物种加环境的整个系统。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6.共赢是共同进化模式下生命所演绎的故事。

  PS 现在很少有一个公司打败一个公司,都是强强合并,优酷土豆,滴滴快的,58赶集。在网络时代,频繁的交流为共同进化、双赢合作的涌现而准备着,在这个时代,开放者赢,中央控制者输。

  第六章-自然之流变

  1.全世界所有的疾病和事故,每天24小时、每星期7天,永不止歇地向人类机体进攻, 平均要用621960小时才能杀死一个人类个体(世界人口平均寿命)。 相比之下,一辆做工精湛的轿车最多开上二十万英里就会用坏一个气缸阀门,行驶时间大约是五千个小时。 一台喷气机的涡轮发动机可运转四万小时。一个没有可动部件的普通灯泡可使用二千小时。非生命复杂体的寿命比之生命的执著,简直不能相提并论。 

  PS:还是要珍惜生命!

  2.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第七章-控制的兴起

  1.工程师们发现的这个控制论原理是个一般性的原理:如果所有的变量都是紧密相关的,而且如果你真正能够最大限度地控制其中的一个变量,那么你就可以间接地控制其它所有变量

  PS:在一个摇摆不定的经济体中,要想对资源分配进行计算是不可能的(计划经济)。相反,经济学家论证通过单一的变量--价格可以用来对其他所有资源分配变量进行调节(市场经济)。

  2.自动控制的出现分成三个阶段。由蒸汽机所引发的能量控制是第一阶段,我们释放再多的能力也无法改变我们的生活,有足够的动力就行了;对物质的精确控制,就是控制体制的第二阶段,我们设计很小的芯片,但有很强大的功能。“二十世纪的核心事件就是对物质的颠覆”;控制革命的第三阶段就是对信息本身的控制(现在的控制系统中充满了信号)“二十一世纪的核心事件就是对信息的颠覆”。现在我们产生的信息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控制范围。

  PS:自动的控制系统有反馈回路不断自我修正;投资那些具有自我适应能力、向自己的目标进化、不受人类监管自行成长的机器,将会是下一个巨大的技术进步。要想获得有智能的控制,唯一的办法就是给机器自由。

  第八章-封闭的系统

  1.那些引起我们注意的生物,那些需要我们照料的生物,就环境而言,可能仅仅是一些点缀性的、装饰性的东西。正是哺乳动物肠道中的微生物,还有黏附在树根上的微生物,使树木和哺乳动物在包括地球在内的封闭系统中有了价值。

  PS:正真唯一封闭的系统是地球,人类对封闭系统的探究,更好的理解了地球系统。 

  第九章-"冒出"的生态圈

  1.一旦一个系统达到了稳定水平,它就不会轻易的趋向倒退,仿佛这个系统被新的复杂性带来的凝聚力所“吸引”。

  ps:人类组织比如公司,新加入的合适的管理者可以把一些勤奋而有又能力的人组织成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有机体,并取得遥遥领先的成功。

  2.生物圈二号就像一个诺亚方舟,物种们无拘无束,并与其他物种一起共同进化出任何可能的结局。而终究它也是自然的一部分。而其目的就是为了复现一个整体的、鲜活的地球。

  3.生命是终极技术,机器技术只不过是生命技术的临时替代品而已,机器会变的更有机,更生物化,更近似生命,因为生命就是生物的最高技术。

  第十章-工业生态学

  1.机器永远不能完全靠自己而发展,但它们会变得更能意识到其他机器的存在。 要想在达尔文主义的市场里生存,在未来的人造生态系统里,它们必须分享自己所知道的东西。

  2.工业生态必须发展为网络化的及时生产系统,动态地平衡物质流量,使本地多余或短缺的物质得以穿梭配送,进而最小化应变库存。

  3.我们创造的不是机器,而是将我们所学所能融汇贯通于其中的机械化环境,我们在将自己的生命延伸到周边环境中去。

  4.随着我们赋予机器、工厂和材料以自适应的能力,共同进化的动力以及全球性的连接,我们就能够将制造环境转向工业生态,从而扭转工业征服自然的局面,形成工业与自然的合作。

  ps:现在工厂的污水处理、可降解材料的使用可以看人类在这方面的努力。但还远远不够。目前情况下,好像还没有什么强大的力量会促使人类的技术朝着方面研究。政府可以查封高污染的企业,或责令整改,但对工厂的产品产生的垃圾如何再次融入自然。那还是有长的路要走。

 5.以自然环境的模式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模板。

 ps:尽可能所有的废物都能看作是潜在的原料。

 6."为分解而设计"是制造业的有机观念中最早孕育出来的理念之一。数十年来,易组装性成了制造业至高无上的考量因素。 一个产品越容易装配,它的制造成本就越低。

 第十一章-网络经济学

 1.一个纯粹网络化的公司,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分布式、去中心化、协作以及可适应性。

 2.在网络式经济中,研发新产品的费用主要源自生产流程的设计,而非产品设计。 日本人擅长生产流程的设计和改进,而美国人擅长的是产品的设计和改进。日本人把软件看作一个生产流程而不是产品。

 3.魔鬼定律:当你发现一个错误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还有另外一堆你没看见的错误在什么地方等着你。

 4.网络式经济的未来在于设计出可靠的流程,而不是可靠的产品。 与此同时,这种经济的本质意味着这种流程是不可能最优化的。

 第十二章-电子货币

 1. 大行其道的加密技术会使对经济活动进行中央控制的任何冀望都化为乌有——而经济活动是驱动社会前进的一种力量。 加密技术加剧了失控状态。

 PS:加密是一种隔离技术,会让政府无法控制大部分的隐私交易。

 2.互联网绝对会是第一个电子货币深入渗透的地方。货币是另一类信息,一种小型的控制方式。货币也会随着互联网延伸而扩展。信息流动到哪里,货币肯定也会跟随其后。加密的电子货币肯定能改变经济结构,就像个人电脑颠覆了管理和通讯结构一样。最重要的是,在信息社会中,电子货币所需的私密性/安全性创新对于发展出更高层级的可适应的复杂性至关重要。我还要说:真正的数字现金,或者更准确地说,真正的数字现金所需要的经济机制,将会重新构造我们的经济、通讯以及知识。

 3.作者预计数字货币的重要影响有5点。
  •   加速度:货币脱离实体,流通速度加快。效果等同于货币流通量增加。
  •   连续性:可以按分秒来连续支付了。不必一天或者一月结一次。
  •   无线互换性:数字货币不局限于单一的传递形式;兑换外币变成了变换符号;更多的交易可以更容易的使用电子货币进行。比如付费阅读,没有电子货币是很难想象的。为更多的商业活动打开了通向互联网的大门。
  •   可达性:人们可以随时或者定时收取利润或者利息。这样就可以捣鼓金融
  •   私有化:电子货币在获取、交互和产生方面的便利性让它成为私有货币的理想候选。(现在的电子优惠券应该是算一种)

 4.加密胜出,因为它是必要的反作用力,防止互联网不加节制地联结。互联网说“连接”,密码说“断开”,如果没有一些隔断的力量,整个世界就会冻结成一团超载的、由没有私密性的联结和没有过滤的信息组成的乱麻。

   第十三章-上帝的游戏

   1.军方用虚拟技术训练士兵,模拟伊拉克战场。军方也很青睐远程操作无人机。不过底价智能的芯片迅猛发展,军方的仿真和战争游戏比老百姓玩的商业游戏强不了多少。1992年。

   2.分布式智能是未来的趋势

   ps:随着足够的部件(这里一辆坦克,那边一座建筑)接入到虚拟空间中,并以一种神奇的去中心化的群集方式组装起来,一个完整的场景就浮现出来。随着相互关系的不断加深,随着个体们改变并塑造着他们的世界,这个仿真世界也会愈加生机盎然。

   第十四章-在形式的图书馆中

  1.我隐约地觉得,自然之美就存在于物种进化的历程里,存在于形式必须完完全全地合乎生物之道这样一个重要事实中

  PS:也许,任何高度进化的生命形式都是美丽的,帝王蝶和其宿主奶草豆荚谁也不比谁更显眼或更平庸

  2.归根结底,繁育一个有用的东西几乎就和创造一个东西一样神奇。

  PS:例如书籍的数量将持续增加。可以预见,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从书本中学习知识就如同直接研究整个宇宙一样困难,而寻觅藏身于自然的某个真理也并不比在恒河沙数般的书册里搜求它更麻烦些。

   第十五章-人工进化

   1."我们知道,只有两种方法能制造出结构极其复杂的东西,"希利斯说,"一个是依靠工程学,另一个是通过进化。而在两者中,进化能够制造出更加复杂的东西。"如果靠设计不能制造出令我们骄傲的计算机,那我们就不得不依靠进化

   2.早期人们认为进化与学习紧密相关,但发现连接更重要。一切事物均来自低等连接

   ps:不过现在的神经网络在产生“智能”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还很有限。

   3.人工进化不仅限于硅片,在生物工程已经采用了合成进化技术。因为有机分子非常复杂,排列方式可能高达十亿种。疾病机理就像是一把锁,制药商们在过去就是试遍自然界中发现的化学物质,或者生物化学家破译基因代码和蛋白质折叠之间的路径,但还是不够用。现在通过进化系统生产出十亿随机分子,并试着解锁。遇到“亲和”的再保留下来继续培育直到解开。

   4.核糖核酸能同时兼任机体和信息两个角色——既是表现形式,又是内在成因;既充当信使,又是信息。一个核糖核酸分子既要担当起与世界互动的职责,又要完成延续世界的重任,至少要把信息传递给下一代。

   5.死亡是进化中唯一的老师。

   PS: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

   6.多细胞生物的本质上就是在宇宙尺度上运行大规模的并行代码。而进化就是自然的编程方式

   7.进化的代价就是失控,本书标题所点名的。进化系统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放弃了某些控制。

   PS:作者点题了。能进化的都是“活的”,真的放手控制,估计很多事情会超出想象。

  第十六章-控制的未来

  1.能够被编程的远不只是动作。性格也同样可以被封装到数字里。沮丧、兴奋还有愤怒都可以作为模块添加到造物的操作系统中。

  PS:银幕上的动画角色就可以按照和真正动物一样的一般组织规则来行动。尽管是合成的,它们的行为却是真实的(或者至少是超真实的)。因而可以说,动画人物就是没有实体的机器人。

  2.怎样在不剥夺人工生命角色自由的情况下,给它设定某种结局?如果一个人类虚拟角色不能学习,那么它们就不能称为真正的角色。

  PS:1997年之后,就没有人再去用手画米老鼠了。有时候动画师们还是会某个关键面部表情做一下润色——制片方把这些动画师称为化妆师。基本上米奇拿到一个剧本,它就照演。经过5年的学习,米奇开始有主见,生气的时候很固执;导演让它去悬崖边,它会迟疑不决。07年,米老鼠已经是个不错的演员了。最棒的是他永远不会死,也不会老。

  3.控制的未来是:伙伴关系,协同控制,人机混合控制。所有这些都意味着,创造者必须和他的创造物一起共享控制权,而且要同呼吸共命运

  PS:工程师在飞机上加装了自动导航系统,事实证明这套系统非常好用:大型喷气式客机无论飞行还是降落都很完美。最初的想法是人类飞行员监视计算机,但人很容易走神,忽视一些细节。而现在的想法是让计算机盯着飞行员。空中客车就会监督飞行员的操作。例如不允许飞机倾斜度超过六十七度。飞行员成了系统管理员。

  第十七章-开放的宇宙

  1.人类之所以追求类似牛顿的f=ma那样简单的公式,是因为我们深信:宇宙是建立在简约秩序的基础之上。更重要的是,简约对人类来说是很方便的,复杂的公式既累人又不可靠。不过,在一定范畴内,无论是大自然还是并行计算机,都不会为繁复的逻辑发愁。那些我们觉得既难看又让人头晕的额外步骤, 它们能以令人乏味的精确度运行无误。

  PS:不要以人的角度看待大自然和计算机。

  2.尽管大脑像并行机器一般运作,人类意识却无法并行思考。这一讽刺性的事实让认知科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最早的计算机使用冯.诺依曼串行设计的原因:因为人类就是这样进行思考的。

  PS:我认为是因为人类------只有一个脑袋。 哈哈~

  3.在没有任何提示和限定答案方向的前提下,能想出一个解决方案——人们称之为横向思维——这几乎就等同于人类的智能了

  4.我们所知唯一一台能重塑自己内部连接的机器就是我们称为大脑的灰色活体组织(大脑灰质)。 我们目前唯一可以设想付诸生产的重塑自身结构的机器,可能是一种能够自我改编的软件程序。

  PS:在没有任何提示和限定答案方向的前提下,能想出一个解决方案——人们称之为横向思维——这几乎就等同于人类的智能了。 

  5.物理学家多恩·法默提出了界定生命的一个特征列表。他说,生命具有: 时间和空间上的模式 ;自我复制的能力 ;自我表征(基因)的信息库 ;使特征持久的新陈代谢功能 ;功能交互——它并非无所事事 ;彼此相互依赖,或能够死亡 ;在扰动中保持稳定的能力 ;进化的能力 。这个清单引起了争议。因为,尽管我们不认为计算机病毒是活的,它却符合上述大多数条件。它们是一种能够复制的模式; 它们包含一份自我表征的副本;它们截获计算机新陈代谢(CPU)的周期;它们能死亡;而且它们也能进化。 我们可以说计算机病毒是首例涌现出来的人工生命。

  2.朗顿说,人工生命是「从不同的材料形式中提取生命逻辑的尝试」。 他的论点是,生命是一个过程——是不受特殊材料表现形式限制的行为。对生命而言,重要的不是它的组成材料,而是它做了什么。

  3.目前,普通的计算机程序可能有一千行长,能运行几分钟。而制造人工生命的目的是要找到一种计算机代码,它只有几行长,却能运行一千年。

   PS:这番话似乎是对的。我们在制造机器人时也怀着同样的想法:用几年的时间设计,之后能让它们运行几个世纪,甚至还能制造出它们的替代品。正如橡子一般,几行的编码却能长出一颗180年的大树。

  4.如果借助我们的努力,超生命能找到某种合适的途径,进化出使我们愉悦或对我们有益的生物,那我们会感到骄傲。但是,如果我们的努力将缔造出超越我们、高高在上的接班人,那我们则会心存恐惧。

   PS:人类也许是第一个创造出自己接班人的物种。

  第十八章-有组织的变化之架构

  1.自然选择是影响进化的最基本的因素,但肉体和行为的适应性却能搞好的确定方向和最佳特性,换句话说,生物体可以沿着它在共同进化的环境中寻找更好的办法重塑自己,并能被遗传。

  PS:长颈鹿要吃到叶子就必须伸长脖子。但动物们也会不断的走出已经适应了的环境到新的地方安家,例如迁徙。

  2.通过学习和行为将信息传递给基因,是遗传同化;反之,由基因将信息传递给学习和行为,就是文化同化。

  PS:人类历史就是一个文化传承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学习与传授技能与生物学意义上继承的记忆与能力是遥相呼应的。

  3.科学家发现文化进化能带动基因的中达变化。使之在一千年内就能迎头赶上。文化随我们的躯体而进化,反之亦然。没有了文化,人类就失去了独有的天赋

  PS:一个不那么恰当的证据是,我们无法把由动物养大的「狼孩」培养成有创造力的成年人。

  4.文化重塑了生物(确切地说,是让生物重塑了自己),使之适于更进一步的文化发展。因此上,文化趋于一个自提速的过程。如同生命会繁衍出更多数量和种类的生命一样,文化也会孕育出更多数量和种类的文化。

  第十九章-后达尔文主义

  1.达尔文主义认为进化是轻微,累进的随机改进制度。例如岛上的鸣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因为干旱引起的食物供给变化而造成它们的喙变粗变厚。 但无法解释高度复杂的人眼,设计精巧而且相互作用的晶状体,虹膜,视网膜等结构,他们缺了谁都没有什么用处。显然生物不会囤积它的发明。

  2.大规模的常规共生行为能促成自然界中很多复杂现象——那些看起来需要多种创新同时出现才能够达成的现象。

  ps:负责运送氧气的细胞和另外一个细胞体系中负责交换气体的结合在一起,就可能形成一个呼吸系统。

  3.基因与基因之间存在着十分广泛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调节的关系,大都是相互依赖的。所有生命,从果蝇到鲸鱼,都授权同一个基因管理局实行管理。比如说,在每一种脊椎动物体内,都能发现几乎完全相同的同源异形盒自控序列(这是一段主开关基因,可以打开大段的其它基因)。

  4.卵细胞里充满了各种蛋白因子和类激素介质,当染色体基因开始分化的时候,卵细胞就会指导它们、控制它们、为它们确定方向,并精心策划宝宝的构造。毫不夸张地说,最终诞生的生物体在一定程度上受卵细胞的控制,并非由基因来完全掌控大局。而卵细胞的状态,会受到压力、年龄、营养状况等等因素的影响。

  PS:有一种观点认为高龄产妇的婴儿之所以更容易罹患唐氏综合症,就是因为两条控制生育缺陷的染色体在母体的卵细胞中相处了太多年

  5.我相信存在一种生命的数学。自然选择也许就是这种数学中的加法。要想充分解释生命的起源、复杂性的趋势以及智能的产生, 不仅仅需要加法,还需要一门丰富的数学,由各种互为基础的复杂函数所组成。 它需要更为深入的进化。单凭自然选择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大有作为,就必须融入更富创造力和生产力的过程。

  6.基因组和躯体的多重稳定性维持这物种的向心状态,其作用超过了自然选择。也就是基因内部的自强化特性使得它难以离开其稳定状态。

  第二十章-沉睡的蝴蝶

  1.人体的卵细胞仅仅需要分裂50次,就能产生出上千亿的细胞,并发育成婴儿。基因指引它们从同一个卵细胞分化成数百种专门的细胞。既然每个细胞受到相同基因的驱策,那么它们是如何分化的。基因又是由什么控制?答案还是基因。也就是说某些基因控制着其他基因,而其他基因又控制着另外的一些基因。

  2.生命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而突然冒出来的,就像晶体突然从过饱和溶液中显露出其最终(尽管微小)的形式一样:没有从浑浊的半晶体开始,也没有呈现为半物化的幽灵,而是突然地、一下子就成为了整体。换句话说,在现有化学环境中,生命是必然的。

   3.我们能否证明有限的函数集合可以产生无限的可能性集合?一个精心挑选的不大的函数集合,连接成一个自生成环,并产生出无限更复杂的函数。自然界中充满了考夫曼机。卵细胞发育成巨鲸就是其中一例。进化机器经过十亿年时间由细菌生成火烈鸟又是一例。

   PS:种子真是神奇的东西。

   4.一个只有少数个体可以影响其他个体的系统不具备较强的适应性。连接太少不能传播创新,系统也就不会进化。增加节点间的平均连接数量,系统弹性也随之增加。但超出某个连接度时,持续增加连接度会降低整体的适应性。最佳连接度在中间的某个位置,它将赋予网络最大的灵活性。而这个值即使在上万成员的大型网络中,每个成员的最佳连接度小于10.

   第二十一章--水往高处流

   1.在进化的时间进程中,原地踏步的物种可要比那些激进变革的物种多得多,而他们在回报上却没有什么差别。 不管是现代人类还是大肠杆菌,都是进化的幸存者,是经历了亿万年淘汰后获胜的佼佼者。 而且,没有谁会在下一个百万年的进化中比其他幸存的物种更具优势。 事实上,许多悲观主义者认为,人类比大肠杆菌幸存更久的几率是一百分之一,尽管这种微不足道的生物目前还只能生存在我们人类的肠道里。

   PS:作者是说从地球诞生到今天的四十亿年,地球的三千多万种生物距离最初生命起点的距离是相同的。没有那个物种优于那个物种。

   2.进化的七个趋势 不可逆性;递增的复杂性;递增的多样性;递增的个体数量;递增的专业性;递增的相互依存关系;递增的进化力;

   3.进化系统的本质,是一种产生永恒变化的机制。永恒的变化并非重复出现的周期变化,意味着持续的不平衡,永远处在即将跌落的状态。它意味着变化经历着自身的变化。结果将形成一个系统,总是处在为了生存而改变自己的边缘。 或者说,进入生存状态。进化的能力必须自我进化。 

   第二十二章-- 预言机

   1.几乎可以明确地说,"活系统"——狮群、股票市场、进化中的种群、智能——都是不可预测的。它们所具有的那种混乱的、递归式的因果关系,各个部分之间互为因果的关系,使得系统中的任何一个部分都难以用常规的线性外推法推断未来。不过,整个系统却能够充当分布式装置,对未来做近似的推测

    PS:人的大脑能够根据运动的物体轨迹建模,即使不知道牛顿的f=ma公式,也能够预判飞行的小球会落在哪儿。但像股票市场,影响价格走势的因素有很多个,而且这些因素又是相互影响。根本无法把握所有的参数。

   2.我们会尽量忍着不去想得太远,又确实会关注眼前马上要发生的事情。而原因就是当极小的误差(由有限的信息引起的)持续到非常遥远的未来。将汇聚成极为严重的误差。我们从来都得不到充足的信息来做出完全有见地的决策,往往只能凭借经验和一些指导原则做决策。

   3.即华尔街上像乔治·索罗斯这样的人,通过货币交易或者其他别的的交易,年复一年地赚取数百万的金钱。会被那些学院派呸呸连声瞧不起,以为他们只是超级有运气而已——可是证据却显示说事情完全不是这样的,人类的交易者会在无意识中学会如何在随机数据的海洋里识别出那些属于局部可预测性的模式。是因为为他们为了做出预测,先发掘出了模式(虽然他们说不清道不明),他们对自己的模型或理论的了解并不比他们对自己如何抓住飞球的了解更多。他们就这么做了而已。

  4.再过五十年,计算机化的归纳法、基于算法的图表分析、以及可预测性范围,将会成为值得尊敬的人类事业

  PS:大数据分析已经是一种职业了

  第二十三章-- 整体、空洞、以及空间。

  1.科学知识是一种平行的分布式体系。没有中心,没人处于控制地位。其中容纳着无数智慧的头脑和分散的书籍。它也是一个网络,一个事实和理论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共同进化的体系。 但我们共同了解的很多科学知识都发源于一些小的领域,而在这些领域之间却是大片无知的荒漠。一点点知识就可以阐释周围的许多现象,而新的阐释又启发了知识自身,于是知识的角落迅速扩大。反之亦然,无知生无知。结果就出现这样一幅凹凸不平的图景:大片无知的荒漠中横亘着一个个自成体系的知识山峰。

  2.一开始异常事物都只是人们观察到的事实,完全不需要解释。这些事实不是引起麻烦的事实,它们只是事实。异常事物不是典范更替的原因,而是更替的结果。

  PS:南美洲和非洲的地形很吻合,但从来没有困扰过地质学家过。直到后来有人发现了地壳漂移。牛顿定律两百年内无人质疑,但爱因斯坦惊讶于“牛顿定律在宇宙中的大厦基石里找不到任何位置。“,他对此穷追不舍,最终成功地以创新的广义相对论阐释了这个现象。

  3.我们组织写作空间的方式,也就是我们组织思想的方式,最终成为我们考虑世界必须组织自身的方式

  4.网络无人控制,也无人主管。美国政府有一天突然意识到,无需多少管理和监督,因特网已在技术精英的终端里自行运转起来。因特网已然是全世界最大的有效运转的无政府组织。每天有无数条信息在网络用户间传递,而无需考虑中央权威的利益。

  第二十四章-- 九律

  1.从一颗坚硬的岩石星球到许许多多的生命;从一颗橡子,到一片橡树林;从一些古老的基因到一只恐龙。大自然深谙无中生有的把戏。作者总结出了自然无中生有的造物九律:1.分布式状态 ;2自下而上的控制 ;3培养递增收益 ;4 模块化生长 ;5边缘最大化 ;6礼待错误 ;7不求目标最优,但求目标众多 ;8谋求持久的不均衡 ;9变自生变

  2.我想,也许会出现这样一个世界:其中有变异的建筑、活着的硅聚合物、脱机进化的软件程序,自适应的车辆、塞满共同进化家具的房间、打扫卫生的蚊型机器人、能治病的人造生物病毒、神经性插座、半机械身体部件、定制粮食作物、模拟人格、以及由不断变化的计算设备组成的巨型生态。 生命长河——至少其流动的逻辑——终其一生,都在流动。

  3.对此我们不应大惊小怪,生命已征服了地球上大多数非活性物质,接下来它就会去征服技术,并使之接受它那不断进化、常变常新,而且进程不受我们掌控的统治。即使我们不交出控制,新生物技术的所得也远比时钟,齿轮和可预见的简单性世界的所得多的多。

 


一万多字的摘要您也看累了吧.....


  

  小结:其实这本书已经读完半个月了,迟迟没有完成这篇总结,因为书中有很多点让你思考。又由于跨界较多,读的时候容易会有”云深不知处“的迷失,不过读书还是很有乐趣的一件事。另外《失控》是我们读书群第二期书山有路活动的读本。我坚持了31天才读完。目前进行的是第四期《数学之美》。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起加入。

  技术分享

  失控:链接: http://pan.baidu.com/s/1gd36acF 密码: yre3

  扩展阅读:

  虎嗅笔记: http://www.huxiu.com/article/19612/1.html 

  人工智能可能导致人类永生或灭绝:链接: http://pan.baidu.com/s/1p3e5S 密码: 7feh

  如果你对起源感兴趣,可以读一读《女人的起源》,这本书从女性的角度分析人类的进化,也很有意思。链接: http://pan.baidu.com/s/1kT71D7h 密码: 317y  

  写新闻稿的 机器人 http://news.cnblogs.com/n/528827/

  机器人改变世界:http://news.cnblogs.com/n/532237/
 

     喜欢看书,也喜欢分享书籍(不限技术书籍)的朋友加入书山有路群q:452450927

     技术分享   

 过多的信息摄入或者过度的信息依赖让我的人生不自由。…十五年来,我把一生中最宝贵的光阴都花在互联网上,花在了许多与我的人生并无关系的奇闻轶事上。…我热爱生活,并且喜欢安静,我更想坐在阳台上读几本书,懒洋洋地过一上午,而不是坐在电脑前,与世界抱成一团。 ——熊培云《自由在高处》

 

【读书笔记】---《失控》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stoneniqiu/p/4931666.html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登录后才能评论!
© 2014 mamicode.com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gaon5@hotmail.com
迷上了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