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去年八月初,刚到这个部门接手Leader的位置时,这个部门是属于百废待兴的状态。为什么呢?似乎因为公司整体环境的关系,以及高层的斗争,直接或间接导致我这个部门短短几年内整个部门换过两轮,而我到职的时候,刚好是第三批新人报到半年至一年的时候。其中最资深的两位工程师,也都才在公司待了两年,但事实上,他们都已经规划好准备要离开了。因此我到职时,他们已经在跟新人做交接。
困境1: 人员变动,部门皆为无有经验新人
整个熟悉环境,交接,跟逐步与新人之间取得信任,整个忙下来也差不多十月底了,整个部门从七个程序员,到最后剩下三个程序员。没办法的情况下,只好提出一些计画,向老板要几个人,那时候提出的计画就是跨平台编辑工具的开发,毕竟业务上有跨平台的需求(Linux, Windows, Android...等)。
虽然有做过部门调整,但由于公司情况,并不能从外部徵人,只能由内部轮调,人数调整后,凑到六个程序员,人数虽然增多了,但依然都是刚毕业的新人,工作经验最多就是一年半。仅一位晚我一个月到的新人,有过一年多工作经验。
但至少要到人了,将就先用。
困境2: 杂事很多,人员开发经验少,皆无面相对象经验
整个了解下来,这些程序员,就是标准的毕业生类型,只要代码写的出来,交得出作业,其他都不重要,要怎么逐步教导他们品质的观念,重构的技巧以及软件如何设计,其实是蛮困难的。为解决此困境,我采用的方法很老套,就是填空及给范例,将软件设计出来后,直接给他们类跟填好方法,让他们试著实作,并逐步指导概念。所幸除了一两个桀傲不训的之外,大部分还愿意尝试学习。加上杂事很多,这部门属于支援性质,一些A部门找,一下B部门找,太多干扰也是问题。最后也是靠老方法,指导他们把客户需求的部份故意延迟,多拖一些时间来学习及开发新的计画。
困境3: 人员无跨平台经验,仅使用过微软的MFC
想当然耳,新人不可能有跨平台经验,IDE也仅使用过微软的,甚至其中一些人,连使用微软的范本跑出来的Hello World都没办法让它动。而因为提了跨平台的计画,最终的决策是采用QT做开发,那就要逐步让他们尝试使用QT Creator,同时要逐步教导一些跨平台开发需要的技巧。
困境4: 补充人员基础不足,再次调动
时间是今年四月,因计画提出而补充进来的程序员因为心态问题,一个过不了考核,一个后来不想写代码,又再次调动,程序员人数又回到四人。可庆幸的是原先剩下的程序员到这时候已经成长许多。
发表: 原型Demo
这公司是六月份评定绩效,因此必须要提出一些东西,证明我这Leader是有贡献的,这部门是有产出的。最终拿出了原先工具的跨平台版,以及两个demo用的编辑工具。总算最后整个部门绩效是过关了。
对于人员或是项目进度,我都是用类似这种表格来评估条件是否达成。
逐步的评断某些事情,需要什么样的专业技能,谁达成条件了,谁可以做,谁还没达成条件,需要怎样的训练,或是有什么工作较缓,可以让谁去尝试。
然后再把所有进行中的项目也建立类似的表格,逐步处理。
我觉得不管怎样,最终项目的产出,都是由人去创造出来的,应该要尝试一套方法,逐渐找出人的技能以及项目的关联性,再由项目的产生回馈到人,让程序员不断提升。目前我也还在尝试找这个方法,希望能更有系统化的找出这套方法。
标签: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cloudhsu/article/details/50008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