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CPU供电模块有啥用
CPU供电模块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专给CPU供电的一个电子元器件组合。因为CPU工作时就跟发动机一样,油(电)提供得稳不稳定、品质高不高就是CPU供电模块干的事情。反过来说,如果CPU供电模块有缩水,那么CPU用的电就达不到要求,CPU稳定性、性能自然有影响。
CPU供电模块一般都在CPU插槽附近
组成供电模块的家伙们
找到供电模块,接下来我们就来学如何数供电相数,学会它后咱们完全可以不用理会销售人员的吹嘘,直接拿着主板看实物就能判断CPU供电模块设计合理性、做工、供电稳定性等。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单相供电包括1个电感、2个MOSFET(场效应管)、若干个电容(标准为两个,高档点的主板可能会采用3个)、MOSFET驱动芯片以及PWM控制器芯片(一颗PWM控制器芯片可控制2相甚至更多)。大家觉得难记,琪琪缩减一下,初学者可以粗略地认为一相CPU供电一般由“两三个电容、两三个场效应管、一个电感线圈”组成,所以要认识CPU供电电路我们就要先认识电容、电感、场效应管。
电感大量存在于主板、显卡上,它起的是电流梳理,让电流稳定的作用。目前常见的有全封闭式、半封闭式、开放式,一般来说全封闭式电感作用最好。不过,只要你不超频,我们不用太计较用什么形式的电感。
电容方面是主板厂商控制成本的一个重要途径。例如,三洋、松下、红宝石等日系电容口碑不错。CPU供电模块中最常见的是固态和电解电容(玩家戏称:胶皮烟囱),固态电容总的来说比电解电容更耐高温耐高压。电解液电容为了让爆浆时有内部压力释放点,一般都会在头顶上弄个“K”或“+”字,这也是区别固态和电解电容的简单方法之一。场效应管起的是开关作用,也就是把来自电源的电流调节为CPU需要的规格,目前最常见的就是图中所示的样子,当然也有集成了其他芯片(如供电控制芯片)的场效应管,我们称之为数字场效应管。
从左往右依次是全封闭式、半封闭式、开放式电感
常见的固态电容(左)和电解液电容(右)
最常见的场效应管(左)和数字场效应管(右)的外观区别是有三只脚“伸”出来
识别相数有套路
知道了电容、电感、场效应管长什么样,就好认CPU供电模块了。如图,圈起来的从上到下是两个场效应管、一个电感、三个电容,它们组成了一个回路,然后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左边也有两个类似的“组”,这样我们可以数出有三相供电。要提醒的是,一相电容有时是用三个有时用两个,但电感和场效应管数量相对较固定,分别为一个和两个,所以初学者识别相数,可偏向按照场效应管和电感的数目来作为依据。
实战!主流主板用几相
最后,是我们的实战阶段了,运用我们的知识和琪琪一起识别主板供电相数吧。
如图,大家看到琪琪把主板供电模块分成了三个区域,左下方区域有8个场效应管、8个固态电容、3个全封闭式电感。按照我们前面学习的“两三个电容、两三个场效应管、一个电感线圈”组成一路的标准,特别是电感线圈就能证明这里有三相电路,而剩余的上面两组一相的电路,加起来就说明这块主板是5相供电,是不是觉得很简单?
不过,提醒一下由于性能的提高,主板上的电子元器件发热量也越来越大,所以我们常会看见散热片安装在场效应管上,让我们无法看清场效应管的数量。不过,我们仍然能从全封闭式电感和电容估算出电路相数,而且准确率很高。
小贴士:早些时候的CPU只集成了内存控制器,供电电路从N相供电发展N+1相供电方式,“+1”是针对内存控制器或北桥芯片的。随后,显示核心加入CPU,供电电路又升级为N+1+1相,再次增加的“1”是显示核心的。而这样设计的好处就是让每个供电环境都稳定。而我们通常嘴上说的几相供电是N+1+1的总和。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h2zZhou/p/5015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