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2014uc 3d webscene cityengine web3d
Esri继续在ArcGlobe、ArcScene和ArcGIS Pro上的基础技术开展工作。在ArcGIS 10.3中,我们引入全新的三维工作方式——使用Web Scene。3D将会贯穿整个ArcGIS平台,包括Server、桌面、浏览器以及设备上。拥有二维信息的用户使用ArcGIS Pro的核心能力可以轻松地使用3D符号和创建3D Web Scene。这些3D Web Scene可以发布并被Web Apps移动设备所使用。通过全新的3D服务增强可以接入任意Esri客户端。
新的功能主要包括以几个方面:
在ArcGIS Pro中实现二三维一体化,包括查看和编辑时实现在二维窗口和三维窗口中的联动; 在ArcGIS Pro中提供更多高级三维编辑工具; 利用CityEngine中创建的规则创建高级的三维符号; 在ArcGIS中支持Web Scene,包括在浏览器、移动设备和ArcGIS Pro上。这是由ArcGIS for Server发布的新的3D服务类型。这种能力对ArcGIS Online有极大的影响,通过这种能力在ArcGIS Online和Portal for ArcGIS上用户可以像二维地图和图层一样去打开、创建和管理3D场景和图层。若要使用Web Scene,用户只需选择恰当规模的基础场景,添加地理数据用以创建新的场景和3D图层。用户可以使用ArcGIS Online(浏览器)、Explorer客户端和ArcGIS Pro打开场景。这些3D场景同样可以方便地嵌入到页面和自定义的应用程序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将会共享3D虚拟场景(城市、景观等)并通过这些场景与组织内外的人进行交互,甚至把这些场景与不同站点或应用程序中的数据、资源、API加以组合构建新的业务。
会的。在CityEngine 2014.0版本中,我们发布了新的建筑、植物和道路规则,这些规则可以直接在CityEngine或者ArcGIS桌面软件(ArcMap、ArcScene、ArcGlobe以及ArcGIS Pro)中使用。
CityEngine2014版本中的增强功能如下:
Esri CityEngine是一个独立的桌面软件,以参数化的方式创建3D模型。Esri CityEngine通常利用2D信息拉伸成3D模型,同时允许使用标准的纹理和图形来表达建筑立面。在过去的几年里,Esri已经把CityEngine中的关键组件集成到ArcGIS for Desktop中,还在ArcGIS Pro中推出了很多的参数化设计工具。
CityEngine同样也在进步,我们在六月份发布了新的版本CityEngine 2014,里面增强了设计和参数可视化的能力。展望未来,Esri打算加强CityEngine的能力,如增加新的易用性工具、内置规则(建筑和树木)以及交互设计的工具并把它打造成专业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平台。CityEngine还将与ArcGIS Online进一步紧密结合,这将使得在CityEngine中可以很方便地发布设计方案的结果到ArcGIS Online的环境中。
会的。对于刚开始使用CityEngine的组织我们推荐您下载学习Esri提供的系列教程Demos,这些教程旨在为用户引入CityEngine的基本概念、介绍3D城市模型的创建流程、解释如何创建和使用规则包以及从CityEngine导出3D模型的过程。这些一小时的Demos可以通过Esri教育服务免费获取。更详细的信息和资源,包括样例工程、规则文件和素材还可以通过Esri CityEngine资源中心获得。
为了为用户提供更全面的支持,Esri专业服务中心提供了Esri CityEngine进阶服务包。在三天时间里,我们介绍软件支持的标准的Esri数据集,然后将会讨论如何使用您自己的数据利用CityEngine开展工作,并最终发布3D Web场景到您的ArcGIS Online帐户上。
WebScene是一个3D视图,用户可以通过浏览器(无需插件和下载)、移动设备或ArcGIS桌面进行查看。WebScene的概念比较类似于WebMap,他们都是由地理数据层组成;但又有别于地图。地图专注于二维展示和布局,WebScene是3D的。
WebScene支持多重尺度。可用于查看和共享全球范围的科学数据,如陆地表面温度或者海洋表面温度。缩放到景观尺度,WebScene可以浏览地形细节和高分辨率的影像并引入业务图层,比如轨迹飞行并查看一个城市/园区中建筑、树木和水等物体的细节。
WebScene从一个预先缓存好的小范围的静态视图演变成大范围的动态视图。用户可以在浏览器上与大范围的WebScene进行交互,并能在3D视图的交互过程中动态的下载数据。
标签:2014uc 3d webscene cityengine web3d
原文地址:http://blog.csdn.net/arcgis_all/article/details/3791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