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原文网址:http://www.csdn.net/article/1970-01-01/2826441
1.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带来了名为“多媒体大数据分析与搜索”的主题演讲,深度剖析媒体大数据的存不下、看不清、找不到的三大技术挑战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分别为:超高效视频编码解决压缩问题,在视频编码工具中引入场景模型,获取更好的编码效率;以面向对象检测、跟踪与识别解决模式识别问题,支持ROI、GPS和多摄像机关联;以大规模视觉搜索解决跨摄像头搜索问题,制订新视觉描述子标准来支持有效搜索。
2.现代社会中,大数据来源丰富,更直接让交通、医疗卫生、教育、安全等发生变化,而在智慧城体系中,监控视频是体量最大的大数据。基于此,今天,我主要分享媒体大数据的三个挑战问题。第一,存不下,24小时产生的数据量积累得很大。第二,看不清,用眼睛看,横看竖看,还是看不清楚,可能有时候都要猜来猜去,还需要很有经验的人才能看出来大概。为什么?存的时候做了压缩,压缩时不知将来作何用,为了节省存储量,压得太狠了,再把它解开时基本看不清。第三,找不到。现在摄像头到处都是,摄像头拍到了,但是不是想要找的?不知道,即使看清楚了,一跨摄像头也就找不到了。所以摄像机网络跨摄像头搜索问题也是个难题。
3.刚才说的是从编码的角度,我们有去空间冗余、去时间冗余和去编码冗余三种技术,来把视频流里的冗余去掉,这三种技术包含了许多算法,有变换、滤波、运动补偿、熵编码等等。
4.现在我们提出个支持是ROI,就是编码时候识别出来哪个区域可能是识别要用的区域,把这个区域定义成感兴趣区域,对于感兴趣区域要描绘出来,现在语法里对感兴趣区域有专门的描述,除了这个区域以外还包括其他的,比如你可以放GPS信息、摄像机参数信息。有了这个以后,我在后面编码时候,会针对编码参数进行调整,ROI区域压得轻一点,这样关键的信息丢失的会少一点。
5.现在有一个专门技术是再认证,一个人在一个摄像头里出现过,当你就到第二个摄像头,那么我能够再识别出来你。因为有时候可能不是正脸,靠人脸识别已经不管用了,就要靠颜色、身体、步态、外形等等综合识别就是你。
6.这里面的关键技术,一个是选择特征点,然后选择特征,把这些特征进行聚合、进行压缩、进行点压缩,最后形成个非常小的。举例来说有多小,比如你照了个照片,这个照片有3、4兆大的尺寸,我们从中提出来大概500个bit,连1K都不到,就可以进行搜索了,最高可以到16K,16K检索的效率就更高,我们判断特征好不好是用召回率来判断,我们都希望召回率达到90%,低于90%就认为这个特征没有选好。什么叫召回率90%?我用完整的照片到库里搜出来的东西,和我这用521个去搜,是不是有90%都在我刚才搜的100个里面,如果是的话那你这个特征是可以的,我们是根据这个准则。
7.它后台的技术涉及到,比如数据压缩的技术,涉及到计算机视觉特征提取,涉及到机器学习和视觉挖掘。特征和视觉有关的主要是局部描述子,如果大家对模式识别知道一点的话,里面有个非常好的描述词叫“SIFT特征”,这个特征它有一些特点,它可以保持平移不变、旋转不变、伸缩尺度不变等,有这个特征在识别里面是蛮有用的。但是这个特征有点毛病,一个是专利问题,另外是耗费存储比较大,耗费计算时间比较大。
8.总结一下,对多媒体大数据、对智慧城市或智能城市有三个挑战问题:压缩问题、模式识别问题、视觉搜索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压缩主要是靠提高编码压缩的效率来应对;识别问题我们要想法做好编码,做些ROI的支持,把这些信息尽可能包含进去,使得后面丢失的信息更少一点;视觉搜索的问题可以采用紧缩的描述形式,使得搜索的速度更快,现在这个系统基本上是100万张图片可以在1秒之内完成搜索,这个速度是非常快的。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hqt2050/p/5053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