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传统的企业IM在完成聊天、群组、文件传输、音频会话等传统IM功能后,发现自己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因为功能的“同质化”,这些功能微信、QQ也有啊,其他IM厂商也有。于是IM厂商开始思考并改变,主要是2类:
1、 把传统IM功能做精做细,并集成简易办公功能。
IMO的文本、语音、文件对话内容可一键生成任务,日程
2、 重点主攻企业协助。
但做好以上内容,也仅仅是完善了沟通环节。如何发挥企业IM入口的优势,让IM产生更大价值?
我目前想到的是连接企业的人、事、物、知识。
企业中总有一些各种各样的需求不知该用哪个业务系统来满足。如
1、 发布一个培训通知,详细介绍培训的内容
2、 失物启示
3、 寻租
4、 招贴版
5、 HR发布一个内推需求
6、 ……
以上的需求可通过类似朋友圈的企业同事圈来实现。而同事圈可推送的消息类型又可以多种多样。使用企业IM的企业,往往超过1000人的规模,因为楼层和部门隔绝,人和人之间往往互不相识,年轻的企业存在单身群体问题,撮合配对靠运气。而目前的90后又是个性张扬的,需要一个展现自己的平台。如果在同事圈定义一个“个人风采”推送类型,就给每个人一个展现的机会,如果是单身,大大增加同事间了解增进友谊的机会,幸福的双职工有利于职工安心长期在企业工作。
企业同事圈初步构思
1、 OA待办提醒
2、 企业日历类:个人、团队日历、提醒、会议通知,或类似“钉一下”的简易任务提醒
3、 流程审批
4、 报表图表展示
5、 业务系统查询入口
6、 任务管理集成
7、 邮件提醒
8、 ……
和企业在用的资产设备系统相互集成,实现
1、 在IM上可查询员工在用的设备情况,如笔记本型号、使用年限等;
2、 图表查询某个部门的设备占比、费用情况、折旧信息;
这部分的定制开发将比较多。既可形成独立集成与IM的资产设备系统产品,又有对接第三方资产设备系统的接口。
现有企业知识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1、 入口太多,OA、门户、知识系统、NAS、邮件……
2、 难分享,无交互,反正写个文档上传上去就行了,至于谁关注、提醒谁看、有啥反馈,不管了,仅用于存档就够了。比如Confluence,知识树节点层次较深。
3、 权限设置太死,压根就不想分享和交互,比如Sharepoint文档库
理想的企业知识管理应该是开放、交互的,并建立分享链,利于于企业、部门的培训和分享。
模式:
企业知识管理 = 知识库 + 企业SNS + 发布订阅 + 外部接口 + 全文爬虫
1、 知识库:IM本身不该提供知识文件存档的功能,可借助企业自身的知识库、OA、NAS等系统进行存储,IM只关注连接,如果企业没有OA、NAS等设备,IM团队可考虑搭建开源的文件系统
2、 企业SNS:建立一个知识点,就好比企业中的一个节点(员工)发布了一个事务,具有分享性、交互性,可以和同事圈相结合,根据组织架构限定圈内分享范围。
3、 发布订阅,通过类似RSS信息聚合的方法,订阅感兴趣的知识领域,比如我对JAVA网络开发感兴趣,那就订阅同事们的这一类话题
4、 外部接口:要尊重用户的当前使用平台,比如开发者习惯使用cnblogs、oschina、csdn等博客系统分享知识,不必让用户更换系统,只需要提供接口,通过技术手段同步博客分类,订阅更新(博客系统都有RSS机制)。IM只需要显示标题和分类
5、全文爬虫,企业自用的知识库系统一般通过内置或购买爬虫插件可实现全文查询,而集成cnblogs、oschina、csdn等第三方异构的博客系统,虽然可以通过存储标题来查询标题,或按分类检索,但没办法全文查询了,可以通过对员工关联的博客系统进行爬虫存储,建立数据库存储,有成熟度开源爬虫可以选择,比如WebMagic、Nutch。
IM集成企业知识的初步原型
博客系统上的原有文章分类
IM上执行同步
同步之后的“我的知识库”
把人、事、物、知识紧密通过IM连接起来,这一点微信、QQ是无法涉足的,根植于企业,把共性需求抽象为产品形态,对个性化需求进行深度定制,同时一步步把传统IM功能做到足够稳定,这是非垄断型企业IM的生存之道。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starcrm/p/5072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