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在博文的开头,我要首先表示歉意,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如愿首先写一篇关于《构建之法》学习的总结或者大作业。然而这种歉意一是对邹老师、周老师关心而未能交出一份答卷,二是(也是最主要的)是对自己的愧疚。愧疚于在这一两个月的时间里自己究竟做了些什么事情。
不过并不想因为自己感觉有愧而不敢在这上面记录些什么,毕竟有思考才会有进步,不如把眼下想到悟到的先行写下,随学随进步。今天算是第一个主题,关于阅读。
------------------------正经的分割线-------------------------
今天的题目直接来源于今年的六级英语作文试题(对,就是这么惨。。六级还没过。。),一个人对他的同伴说:“我每天阅读三个小时,我最爱的书是脸书”。这还真是现在很多身边人的真实写照,我们的阅读因微信、微博等媒介变得轻、快、短。让我们的生活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取新知识、“学习”新知识。
时间切到“双十二”当天,这对很多人来说是一年几度的“剁手节”之一,满满的购物车,慢慢的清空塞满再清空。那天的上午我也是这么度过的,只不过我是在第五届西电互联网大会的会场做这样的事情。一是大会开始的比较晚,二是台上所讲的我并不能感兴趣,或者是我觉得算作常识的知识。这难免引发我对知识质量的反思,我们到底有多缺知识?又有多缺渠道?一场讲座能带来的是科普还是专业技能?什么才是更适合我们的方式?
我渐渐发现一点,随着知识载体的长度的增长,其质量及其深度平均值往往要比上一级别的知识载体强一个数量级。比如,第一级,微信朋友圈、微博带给我的更多的是些家长里短,朋友的吐槽近况,基本毫无收获。(质量随机、有星星般的好文。。案)第二级,微信公众号,博客。能花时间来写(不是抄,不是完成)些东西的人,在生活中一定是有所反思的,至少在文笔等方面会有让人敬佩之处,每每发现有好的博主,也能让人有冲动看遍他的文章(邹欣老师的博客绝对属于这种,如果大家有推荐的好的博主欢迎留言哈~)。第三级,书。这种n久来的人类进步的阶梯。确实是大浪淘沙的好方式,能把文字汇成书,是要花大时间,来思考、修正。去年看了一本关于读书的书所说,一本书作者要花至少一年来打磨多年来沉淀思想,然后我们花几个月来学习,融入自己的思想,可以说是最划算的学习方式了。(这段也是我在六级考场上所写的咯~)
其实这样的划分也不是绝对的,他们每每达到一个水平的高点,难免会向下一级别来努力,比如博文集(最近在看Mactalk的博文集也有所感触,下一篇就写。)、比如许多通过博客积攒出的出版书籍《构建之法》、《大话数据结构》都是这样的精品书籍,一般这样的书籍都会有更通俗易懂的话,让人更容易的接受。这可比那种1234567一串下来看似自顶而下的教科书好太多了。(这样“规矩”的书可能更适合作为一个用来翻阅的字典,毕竟分类太具体了)
于是那天在西电互联网大会的会场我把那个用来联系他人的媒介——微博,直接卸载了。我想我一段时间内应该都不会再装回来了,毕竟这样休闲娱乐的一个圈子,有微信一个就够了。精简精简再精简,只有把这些生活中大部分零碎时间拿回来才可能把时间投入到更具投入产出比的地方。
PS:最近嫂子在朋友圈每天都在晒侄女读书的照片,一个坚持100天的读书计划。我也坚持去每天给侄女点个赞,要是我小时候也能浏览那么多的课外书对现在来说也应该是个幸福的事情~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jhalan6/p/5074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