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公有云可以作为传统IT资源的延展,能帮助客户应对不断变化的需求”——这是我们在向客户介绍公有云产品时经常说的一句话。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需求:
某客户有一个web站点,部署在自有的数据中心(on-premises),在某些未计划高峰时期(假设是促销季),现有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资源不足以支撑突增的访问量。在这种情况下,公有云如何帮助客户拓展本地数据中心的处理能力从而满足峰值业务需求?
这个嘛,easy,客户只要将现有的web站点迁移到公有云上可以啦,什么横向扩展、按需付费、冗余存储等一大堆“云特性”就都齐全了。轻松搞定客户需求。然后,客户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应用(Web站点)都迁移到公有云上去了,我们现有的数据中心咋不?关闭?闲置?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核心应用,都“飘在云端”总感觉有些不踏实呀...
看起来本来顺理成章的故事变得充满变数,其实这种情况是完全合理的: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使用“DNS负载均衡”来解决!
现在的DNS服务也不再是傻傻的只管将域名解析为IP地址了。很多提供域名相关服务的供应商都推出了智能DNS服务。与传统的DNS解析服务相比,智能DNS服务增加了以下功能:
国内外提供智能域名解析服务的厂商有:DNSPod,CloudXNS,万网,Akamai等。用户也可以选择使用F5的软件硬件混合方案搭建自己的智能DNS解析服务。
万网的来源智能解析
DNSPod的DNS权重设置
除了上述智能DNS解析服务,Microsoft Azure和AWS也提供了类似的服务。在Microsoft Azure中,智能DNS解析服务是Traffic Manager Profile,注意不是Traffic Manager。Traffic Manager只能支持部署在Windows Azure上的应用。而Traffice Manager Profile可以支持外部的endpoint,即:可以在Microsoft Azure和本地数据中心之间进行DNS负载均衡,支持性能,权重和优先级3中负载分发算法。
不过在endpoint区域选择中,是没有中国大陆的。部署在中国的大陆的应用只能选择东南亚或者东亚。
另外,Traffic Manager Profile目前只在国际版的Microsoft Azure上提供,中国版的Windows Azure只有Traffic Manager。
在AWS国际版上,Route 53即智能DNS解析服务,与Microsoft Azure的Traffic Manager Profile相比,Route 53的区域划分更细致,而且支持中国大陆(CN)。
借助DNS负载均衡,我们就可以轻松实现一个混合云应用部署方案,让客户切实体验到云的优势。
诚祝:新年快乐!2016腾云而跃,一帆风顺,万事如意!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hunterxue/p/5089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