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设计用例最开始遇到的异常情况,就是前置条件引起的异常流。例如,不具备订购条件的用户,不能订购该服务,这种条件排列组合就会产生很多种异常场景。
接下来遇到的异常场景就是,在操作进行中遇到的。
最后还有一些不怎么被关注的异常。因为这些异常发生的概率极低,而且通过正常的验证方式非常麻烦。例如,订购服务打标志位的问题。我们通常的测试方法,是去验证用户做了某个操作之后,有没有成功地打上应有的标志位;但是我们会忽略掉,如果用户做了某个操作后,除了打上应有的标志位以外,还打上了非期望的标志位的异常场景。这时,我们是否要验证每一个标准位是否有被误打上。这样工作量就太大了,因为也许有非常多的标准位。面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可以通过两个步骤来保证质量。第一,将标志位分类,以期望的标志位为标准,筛选出与它关系及其密切的标志位,例如有依赖关系和对立关系的标志位,这些标志位是重点校验的对象。第二,从源头检查。找出这些标志位的值是从何而来,可以通过检查配置或代码走读来检验。
由于实际上,普通人类的思维不可能缜密的无懈可击,不可能把大量复杂的逻辑整理得完美无瑕。这就像是小说里的“密室杀人案”,看上去是多么的不可思议,然而真相大白时的结果却是完全符合逻辑的。因此,作为测试设计人员,我们必须有良好的预见性,去摸索,并组合一些“必然”的错误。当然每一种产品都有他的特殊性,于是就存在其独特的异常场景。以上是我的一些想法,欢迎拍砖和补充,谢谢!
版权声明:本文出自fnngj的51Testing软件测试博客:http://www.51testing.com/?363937
原创作品,转载时请务必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本文原始出处、作者信息和本声明,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yanghj010/p/5112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