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给定一个非负整数数组,假定你的初始位置为数组第一个下标。
数组中的每个元素代表你在那个位置能够跳跃的最大长度。
你的目标是到达最后一个下标,并且使用最少的跳跃次数。
例如:
A = [2,3,1,1,4], 到达最后一个下标的最少跳跃次数为2.(先跳跃1步,从下标0到1,然后跳跃3步,到达最后一个下标。一共两次)
格式:
第一行输入一个正整数n,接下来的一行,输入数组A[n]。
最后输出最少的跳跃次数。
样例1
输入:
5
3 1 1 1 1
输出:
2
先给出状态转移方程 d[i]=min(d[i],d[j]+1)(i<j<=n-1&&j<=I + a[i],d[n-1]=0),d[i]代表对于第 i 个数 其到达n – 1所需的最小步数, 对于 i 显然左边方程是正确的,因为一个数 a i
可以跳跃到的数中理应跳跃到 到达n – 1 所需步数最小的位置,跳到其他的位置不可能花更少的步数。
总结(吐槽?): 动态规划的题目就这样,基本给出方程来就没什么好说的了,这道题目被划分在动态规划的题目里,所以直接往这个方向想,答案一下子就出来了
题目的解与状态恰好一样。这是我靠自己做出来的第一道动态规划的题目,此前经典例题做过很多但都是看了题解的,所以,让我非常有成就感,在此简单归纳一下
Dp题目的特点。
由以上特性我们可以明白那些题目适合用dp解决,其实特性3是由特性4所决定的,做dp题目关键就是状态转移方程的设计,首先要先想好状态
可以从问题解入手,因为出题者考查的是动规的话,往往有意无意让状态与解接近,为了设计合理的状态,对题目适当的数学抽象也是必要的,然后根据子问题
的划分着手设计方程,动规其实是一种思想,根据已有解进一步推出全局解,让答案"动态生成",其实关于dp很重要的一点是可能的重复计算,递推是一种消除的
方法,还有的方法是记忆化搜索。最后要说的就是dp一般都能给出有令人满意的时间复杂度的算法,但是他绝不是最优的,题目可能存在更优的贪心算法,这道题目
叫做跳跃游戏二,跳跃游戏的改进版(其实更简单。。),那道题就是利用贪心的策略,但那道也可以使用dp解决。dp的一些特性贪心也是满足的,所以不要盲目迷信
Dp ,话说我明明第一次做出dp题目(还是道超简单的),却显得自己好像是行家一样,真的不要紧吗 —_—|||
标签: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Dadio/p/5159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