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系统管理:重建文件系统会损害原有文件(这是因为每个文件系统管理分区的方式不一样,比如:假设有的文件系统把块组10M分成1M inode 和9M[为了方便解释忽略其他字段],而另一种文件系统分成2M inode 和8M,那么假设这个块组原来存满数据,现在就要丢失1M数据,文件也就不完整了)
/proc/partitions:查看当前系统识别的分区,如果新建了分区但是这个文件中没有显示,说明系统还未识别此分区,可以用partprobe重读分区表。
mkfs:make file system 创建文件系统类型
-t fstype:指定要格式化的文件系统类型,默认格式化为ext2,使用这个命令是mkfs会调用相对应的格式化分区命令,所以:
mkfs -t ext2=mkfs.ext2
mkfs -t ext3=mkfs.ext3
...
文件系统类型:
ext2
ext3
...
cat /proc/filesystems :查看当前系统内核所支持的文件系统类型
专门管理ext系列文件
mke2fs
-j:ext3 (journal)
-b BLOCK_SIZE:
-L LABEL:指定分区卷标
-m #:指定预留给超级用户的块数百分比,默认5%(管理用户需要对分区进行各种操作,比如磁盘满了要进行清除等,但是管理用户本身执行命令过程中也需要占用一定空间,这里的5%就是留给管理员用的)
-i #:用于指定为多少字节的空间创建一个inode,默认为8192,这里给出的大小应为块大小的2^n倍(具体可根据情况进行分配,比如小文件多的情况下,可以多分配一点inode,大文件多的情况下可以少一点inode,提高磁盘利用率)
-N #:指定inode个数
-F:强制创建文件系统
-E:用户执行额外文件系统属性
blkid:查询或查看磁盘设备的相关属性
UUID TYPE LABEL
e2label:用于查看或定义卷标
e2label 设备文件 卷标:设定卷标
tune2fs:调整文件系统的相关属性
-j:不损害原有数据,将ext2升级为ext3;
-l:显示文件系统的详细信息
-L LABEL:设定或修改卷标;
-m #:调整预留百分比
-r #:指定预留块数
-o:设定默认挂载选项
acl:启动文件访问控制列表(不开启的话无法使用)
-c #:指定挂载次数达到#次后进行自检,0或-1表示关闭此功能
-i #:每挂载使用多少天后进行自检,0或-1表示关闭此功能
dumpe2fs:显示文件系统详细信息
-h :只显示超级块中的信息
fsck:检查并修复Linux系统(假设我们使用的是ext3文件系统,我们读取磁盘信息进行修改,但是如果在写回磁盘的过程中系统崩溃,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fsck进行修复,它会根据日志进行数据修复)
-t fstype:指定文件系统类型
-a :自动修复
e2fcsk:专用于修复ext2/ext3文件系统
-f:强制检查
-p:自动修复
挂载:将新的文件系统关联至当前根文件系统
卸载:将某文件系统与当前根文件系统的关联关系予以移除
mount:挂载
mount 设备 挂载点
设备:
设备文件:/dev/sda5
卷标:LABEL=""
UUID: UUID=“”
挂载点:目录
要求:
1.此目录没有被其他进程使用
2.此目录必须事先存在
3.目录中的原有的文件将会暂时隐藏
挂载完成后,通过挂载点访问对应文件系统上的文件
mount [-fnrsvw] [-t vfstype] [-o options] device dir
不加参数:显示当前系统已经挂载的设备以及挂载点
-a:表示挂载/etc/fstab文件中定义的所有文件系统
-n:默认情况下,mount每挂载一个设备,都会把挂载的设备信息保存至/etc/mtab文件,-n取消
-t FSTYPE:指定正在挂载设备上的文件系统类型,不适用此选项时,mount会调用blkid查看
-r:只读挂载,挂载光盘是常用此选项
-w:读写挂载
-o:指定额外的挂载选项,也即执行文件系统启用的属性
remount:重新挂载当前文件系统
ro:挂载为只读
rw:挂载为读写
umount:卸载某文件系统
umount 设备
umount 挂载点
注意:
挂载点不能有进程正在使用
fuser -m:显示正在访问此文件的所有进程
-k:与-m连用,杀掉所有正在访问此文件的进程(慎用!!)
本文出自 “单季稻” 博客,请务必保留此出处http://linzb.blog.51cto.com/5192423/1739244
原文地址:http://linzb.blog.51cto.com/5192423/1739244